前两天浏览微博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看完后,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真心感到令人痛心。
今年1月份,韩国京畿道一名4岁女童半夜不小心尿裤子,妈妈被她叫醒后暴怒,将她关在寒冷厕所罚站,4小时后,女童因为体力不支,倒地昏迷后死亡。
来,我们先看视频☟
年轻的母亲坚称自己没有虐童,警方调查后却发现,女孩头部的瘀血才是主要死因,母亲对此却表示,「只是用平底锅轻轻碰了几下。」
4岁的孩子,还来不及体验这世间的太多美好,就这样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尿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对于此事,我们看看微博网友都是怎么看待的?☟
看完上面这个新闻,家长们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有过因孩子尿床对孩子采取的语言暴力,甚至更严重的肢体暴力呢?
孩子做错事,
我们身为家长,
固然要给予引导和教育,
但这不是我们发泄情绪的借口。
错误的惩罚方式,
只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今天我们就普及一下儿童尿床的那些事儿,
让家长明白尿床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遗尿症?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在2014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中定义:指年龄≥5岁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对于3-5岁学龄前儿童每周尿床7次以上,伴有午睡尿床,或伴有白天尿频、尿急、尿裤者,也应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遗尿症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身体机能或者心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治疗,尿床的问题就会延续至成年期。
遗尿有哪些原因?
儿童遗尿的三个直接因素:1.夜间尿量多;2.膀胱容量小;3.不能清醒排尿。
至于为什么会夜间尿量多、膀胱容量小、不能清醒排尿和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控尿神经中枢发布不良、精神行为异常、疲劳、饮食等等。
遗尿症的临床表现
遗尿症多出现在夜间睡眠中(偶有白天睡眠中)。
规律性:表现为一夜数遗或数夜—遗,或每月仅1-2次,亦有连续几夜遗尿后,几周不再遗尿。
阶段性:也可持续数月、数年或至性成熟期后不消失。
表现特点:
①遗尿时可以整泡尿全部尿在床上而全然不知;
②尿出部分尿后即醒,醒后再尿出大量尿液;
③其突出表现抗睡难以叫醒,不能自控排尿;
④也有的伴有尿急、尿频及滴尿等表现。
尿床会自愈吗?
数据显示,大约有16%的5岁儿童患有遗尿症,5岁以后遗尿的自我缓解率非常低,每年大约只有10%~15%的患儿病情会逐年缓解。所以,5岁以后还一味等待自愈,希望很可能会落空。
有些小朋友甚至到10岁、18岁还在遗尿,重度遗尿症患儿部分会延续到成年,约有0.5%~2%成年人也会尿床。
面对孩子尿床,父母应该怎么做?
1、帮宝宝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的太熟。
2、睡前不要过分兴奋,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晚上睡觉前排净小便,减少尿床的机会。
3、如果经过积极的如厕训练、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等努力。孩子还是有频繁尿床的情况,建议到正规医院评估、检查及治疗。
那如果孩子真的出现尿床情况,
家长该怎么办呢?
↓↓↓
1、心理治疗
解除孩子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不要指责、打骂孩子,应多些鼓励,让孩子自己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行为治疗
指导孩子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如鼓励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宜清淡,宜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量早睡,睡前2-3小时应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等。
3、膀胱训练
指导孩子白天尽量憋尿,逐渐延长憋尿时间,通过训练可以降低膀胱逼尿肌张力,增加其容量,使排尿次数减少;同时排尿时可鼓励孩子先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必要时也可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训练膀胱功能。
4、觉醒训练
采用闹钟或报警器的方式唤醒孩子进行排尿。
5、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成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擅自用药。
6、推拿治疗
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采用小儿推拿配合贴敷、耳穴疗法有很好的疗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