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送消防员零花钱:真情表达,是感恩情怀的应有底色
文/马进彪
8月13日,陕西西安一小男孩来到消防中队,给消防员叔叔递上一个信封和一袋冰淇淋。男孩留下信封离开,消防员打开信封,发现男孩写的信和十四块七毛钱。原来男孩看了电影《烈火英雄》被感动,特意来感谢消防员叔叔,十四块七毛钱是男孩存下的零花钱。男孩在信中写下,希望这个世界永远不要发生火灾,愿消防员夏天凉快,冬天暖和。(新京报8月16日)
童心灿烂,纯真最美。这名男孩的举动,足以让成年人无限感怀,因为他的纯真,重新打开了人们尘封已久的那扇表达爱意的大门,佛去了那里的浮土和灰垢,露出了本有的底色和情怀,唤醒了更多成年人似乎已经沉寂了的那颗感恩之心。而这名男孩发自内心的真切附信,更如一股清流,冷却了社会中的一些燥热。
在这个新时代,尽管是和平年代,但一直都在不断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和各个行业共同谱写的集体式英雄事迹。他们都身处平凡的岗位上,但他们的行为以及奉献却并不平凡。而作为普通人来说,我们感到的是更多的美好,但这种美好的存在,以及美好未来的长久续存,正是因为有着他们这些新时代的英雄们为我们付出代价,替我们负重前行。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从社会伦理上说,人们之所以要对英雄们怀有感恩之心,是因为我们作为每一个个体,并不是都有能力或机会在重大危机的关口替整个社会负重前行。然而,每一个个体却一定是整个社会的受益者,因此可以说,其实每一个个体也都天然地存在着为这个社会负重前行的必须义务。
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更多的人并没能做到那些必须的义务,但这并不等于那些必须义务就在他们心里的应然层面消失了。因为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个体都能做到,但现实中又必须一定要有人来承担,因此必须的义务也就转化为了某些行业或群体的必须负重。虽然他们也知道生命的珍贵性和一次性,但他们却是托举社会安危不可退却的臂膀。
因此,人类出于这种心灵感知和心里良知,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没能参与或完全尽到社会的必须义务,那就一定会在心灵的镜子里将自己看成一个“愧疚者”。而从人类的健康正常心理来说,人是不会允许这种愧疚感在心灵里扎根的,于是,每一个有社会良知的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以弥补去除这种愧疚感,否则就会受到心灵的自我折磨,寝食难安。
但到底怎样才能去以弥补除这种心灵的愧疚感呢?那就是发自内心的感恩,而不是简化了的过于简单的敷衍了事。在社会发生灾难的时候,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一此地方的地质灾害,使不少救援官兵都长眠在了那里,他们就是新时代的英雄,是替我们负重前行并付出了生命的人。但是在网上的留言区,网民却没留下应有的足量的文字表达,留下只是铺天盖地的过于简单的点赞手势,和大量的并不能准确表达情感真意的符号而已。
显然,社会的表达,正在经历着过分的简化,甚至是某种严重的退化过程,这使我们在社会情感表达上,模糊并混淆了层级的概念,应有的高尚层级与普通的一般层级已然没有了区分,那些失去了生命的英雄们所得到的感恩形式,竟然与一些小鲜肉们得到的一样,尽是一些缺少真情实意的符号而已。英雄就是英雄,他们配得上更高感恩形式的层级。
而这次,这名男孩不仅给消防员送去了十四块七毛的零花钱,而且还送去了那封无法替代的信。从男孩送去的信,我们应当得到这样的启发:对英雄和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我们绝不该敷衍了事,那些网上简单的手势和符号,应当将它们还原成文字的形式,让更多的真情流淌其中。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最重要载体,如果舍去了那些必要的文字形式,我们不知道还会有哪种方式才能够郑重寄托和安放社会对英雄们的感恩之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