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磴口县纳林湖黄河鲤鱼种质资源场,看到标准水塘一个接着一个,一望无垠。拉运混凝土的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忙着给养殖池安装进水闸。
由于搅拌机的声音较大,现场施工人员大声地告诉笔者:“马上就能投入使用!现在正在安装的20组进水闸完工后,这里就竣工了!”
纳林湖黄河鲤鱼种质资源场位于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项目总投资494.36万元,由巴彦淖尔市纳林湖农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实施。项目投入运营后,将成为磴口县首个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年产黄河鲤夏花鱼种3000万尾、秋片鱼种100吨、黄河鲤后备亲鱼25吨,可为我市乃至蒙西地区湖泊、水库、池塘水产养殖及增殖放流提供充足的苗种及黄河鲤鱼后备亲鱼。
“项目已经完成了3000多平方米繁育车间和400亩露天养殖池的建设。目前所看到的是最后的扫尾工程,包括进水闸安装、渠道砌衬和电力网络调试。计划在明年正式投入运营。”种质资源场负责人韦春江介绍道。
进入种质资源场内,醒目的红色厂房就是繁育车间,占地约3000平方米,有8个养殖池。繁育车间内主要养殖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种,如罗非鱼、大口鲶、加州鲈鱼等品种。
“繁育车间的优势在于实现水产养殖的工厂化,极大地提高鱼类的成活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往繁育工作只能在每年的4月份到5月份进行,其他的时间比较空闲。有了繁育车间,鱼类养殖一年能运作两到三茬,让养殖的闲时不闲。而且车间养殖池内水温高,鱼类生长快。值得一提的是,繁育车间能创造出本地不具备的气候条件,让名特优水产的养殖成为现实。以市场价每斤10元的罗非鱼为例,每池每批次能产出鲜鱼4000斤,8个养殖池一年生产三批次的毛利润在90万元左右。”韦春江补充道。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一种将传统渔业工业化的养殖模式。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水产品进行高密度、集约化生产。这种模式低碳环保、高效益,不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以一年之中多轮下苗,做到不间断销售、反季节上市、节假日集中销售等,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另外,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爆发风险,也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繁育车间外,种质资源场还有占地400亩的露天养殖池。露天养殖池主要养殖黄河鲤鱼、草鱼等本地鱼种。据介绍,在今年4月份左右,已经初步尝试繁育了黄河鲤鱼200多万尾并取得了成功。露天养殖池每亩纯收入2000元左右,每年可有80万元的效益。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