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EAST ASIA INSIGHT |《东南亚观察》
VOLUME # 10
欢迎订阅 FOR FREE
· 微信推送——请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公众号
· 网站推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 www. intellisia.org 推荐√
·邮件推送——请扫码填写您的邮箱
PREVIEW
SEE FIRST
与吕振纲博士就东盟一体化与博士研究的探讨
方晓 彭旭
导读:本期采访的是吕振纲博士,任职于信阳师范学院,同时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世界历史。代表作:《朝贡体系、曼陀罗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碰撞--以1909年以前的暹罗曼谷王朝为中心的考察》《曼陀罗体系:古代东南亚的地区秩序研究》。本期关注于东盟方式的形成与博士的治学,在东盟方式形成上,吕博士认为东南亚曼陀罗思维无论在领袖人物还是外交模式上都对东盟方式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而目前未解决的问题也可放在曼陀罗中心与边缘框架去解释。在博士研究上,吕博士认为构建专业领域的资料库需要掌握从内核到外延的方法,并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接触、更新与搭建资料库。
方:东盟自成立(1967年)以来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在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为区域的稳定和安全提供保障,而且促进区域发展。与欧洲一体化经验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东盟以东盟方式著称,即重视成员间的协调性多于法律制度的规范性,这在实践中被证有效。请问东盟方式的形成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东南亚本土思想传统的影响?以及东南亚的地方性知识和经验是如何塑造今天东南亚的政治格局?
吕:第一个问题,东盟方式的形成与东南亚本土思想传统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具体相关性有多大,要深入论证,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第一,东盟进程强调领导人尤其是魅力领袖人物的作用,这恰恰是传统东南亚曼陀罗思维一个重要的智识资源。魅力型的领导人拥有广泛的个人权力关系网络与其他跨国内外网络,是推动东盟非正式商讨及其他非制度性形式重要理论资源;第二,东盟的对外交往模式符合传统曼陀罗的思维模式;第三,东盟内部治理中的多中心模式仍然受制于传统多中心的曼陀罗模式;第四,东盟建设的困境以及东盟国家内部未完成的中心与边疆整合过程(这一不太成功的案例包括罗兴亚问题,不仅是缅甸也是东盟内部的问题),依旧可以放到传统东南亚曼陀罗中心与边缘去解释。
第二个问题,若要对东南亚的地方性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必须具备东南亚历史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以及政治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否则你无法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全面把握。观察地方性知识对东南亚政治格局的塑造可以从至少三个方面思考:第一,关注东南亚传统政治文化、世界秩序观等对东南亚本土政治的形塑,可以参考传统儒家文化及朝贡范式对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形成的塑造及积极吸收;第二,关注东南亚内部民间的跨国群体中的活动主体、活动网络对地方政治和跨国区域社会的塑造,以及他们所关联的跨国政治同样是东南亚现代政治的合理内容。第三,关注东南亚内部国家形成及边疆治理的案例,可以更好理解现代东南亚的政治进程及不足。
方: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收集资料是很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博士论文,其从构思、书写到最后的完成是一个收集资料并形成资料库的过程,您作为广东省优秀博士,对于其他有志于做博士研究或在收集资料上稍欠方法论的人而言,有什么建议吗?
吕:博士找资料有一下几个步骤:第一,找到你要研究内容的核心参考书,认真研读并塑造你知识体系的内核;第二,注意这些著作中多次出现的引用图书文章和参考书目,尽量抽取最关键的材料去阅读思考,这一步的作用是往前探索,从而实现扩大的核心圈;第三步,搜索最新的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并进一步掌握,建立完整的国内外资料体系。随着图书资料的日渐丰富,很多问题在阅读中会迎刃而解。至于图书查找,我建议尽可能利用国内外一切条件去搭建资料库,比如在暨南大学,其购买了很多外文数据库,为资料的收集提供良好的条件。就我个人读博经历而言,我经常从暨大图书馆索取免费的中外文图书,很多同学也许不知道图书馆已尽可能实现图书电子化。另外,如果在高校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可以去国家图书馆,如果依旧没有,可以考虑出国交换。同时,最新的文献资料可以去谷歌查找。总而言之,无论通过互联网还是线下查阅,都要尽可能地接触相关文献。最终才能够对所学领域的方方面面都能有所掌握并搭建体系的框架。
实际操作而言,一开始写博士论文可能是无法收集全资料,三年的时间应该养成边写边搜集以及边整理的习惯。其中的辛苦不计其数,如没有资料、知道书名却找不到书、找到了书却没时间读完、有时间读却读不懂等。因此,无论是整理资料而言还是博士攻读而言,这都无捷径可走,每一关都需要克服,过不去的就先放放,路总会出现。
—END—
《东南亚观察》是海国图智研究院独家推的深度报告,聚焦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重点国家政治经济动态,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内容,为中国与东南亚的读者提供科学、客观、理性的时事解读。
欲获取本刊请点击阅读原文
“海国图智”名称源于清代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所撰《海国图志》。研究院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及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及理事会,由院长负责统筹协调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及专家资源,致力于通过高质高效的研究团队、独立客观的研究视角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中国和世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创新思维角度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