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开个户,居然出现了涵盖手机银行、理财、校园、购物、导航等不同业务的17个APP。同一座城市,公交用1个APP,地铁要装1个APP,去医院挂号每家医院都要下载1个APP,每办理1项政务需要1个APP……APP越来越多,手机不堪重负,用户感受到更多的不是科技带来的便捷、高效,而是满屏APP所带来的繁冗、麻烦。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一键搞定”成为宣扬互联网工具高效、精准的流行话语,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都在向用户推行各类APP。
然而,这一模式渐渐变味,原因就在于某些部门、企业将APP视为增加用户的主要路径,并将APP下载量作为员工的KPI考核指标。如此一来,出现企业全员上阵、拉着亲朋好友下载APP的壮观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部分政府机关也将APP当成微博、微信公众号之后,最能凸显自身科技“范”的重要途径。
由此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一家银行17个APP,一座城市100个政务APP。但业界的共识是,手机用户常用的APP不会超过20个,其他APP要么迟早被卸载,要么沦为“僵尸APP”。这不仅造成了APP开发方巨大人力、物力成本的浪费,更严重偏离了科技创新的正轨。APP们非但没有便民,反而起到了“扰民”的尴尬作用。
手机APP之“轻”,才能真正体现科技之“重”。正如相关专家所指出的,APP建设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各自为政,是APP泛滥的主因。需要从加强协同合作、强化APP建设前的审批制度等方面予以优化和规范,从而让生活更便捷,而不是让指尖有负担,手机更费电。
但同时也要强调,如果不能换位思考,从用户至上的角度出发,而是让企业或部门利益的打起“小算盘”,那么,再良好的设想都很难实现。
说到底,胡乱研发APP,就是在大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无形中增加信息和功能流通壁垒,让用户的负担越来越重,这有违技术开发的初衷。有关部门和有远见的企业应该用行动来纠偏,切实提升用户的“数字获得感”。有些无用的APP,不要也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