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瑞士是全世界最高工资的国家之一,最低工资为每月4000瑞士法郎,相当于最穷的人都可以拿到3万元人民币,对比下隔壁的法国德国,最低工资才1000多欧元,也就不到人民币1万元。
瑞士人为了维持高工资,热爱进修,不论语言或者专业技能,什么都能学,这跟中国的补习班有什么不一样呢?
走在瑞士街头、搭乘电车或阅读当地的报章杂志,不时可以看见进修机构的广告。参加聚会跟当地亲友闲聊时,我更好几次听闻谁去了语言班或谁去修习了专业课程。每每听见这样的消息,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由衷佩服他们,克服懒惰心理,打起精神去进修。反观,下班后我通常累得只想废在家里……。
依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资料,2016年年龄介于15和75岁的常驻居民当中,有高达62%的比例曾经在过去12个月,至少参与过一次进修活动。
瑞士的技职教育相当扎实,也拥有顶尖的高等教育,例如:依据2017∼2018年度的世界大学排名,苏黎世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便分别位居第10及38位。瑞士的正规教育就像一台台巨型人才制造机,培养了众多拥有高度专业,符合各行各业需求的人士。
虽然离开学校时,他们已经练就一身好功夫,但是许多人不会从此废功,而是不断精进专业技能。在瑞士,25∼64岁的工作者之中,有65%进行与职业相关的学习活动(28%与职业无关)。很多企业也鼓励员工进修深造。25∼64岁进行职业进修的人士当中便有61%获得雇主的支持,例如工时的配合或提供资源。
除此之外,职业工会更鼓励工作者进修。一般来说,受共同劳动契约(Gesamtarbeitsvertrag, GAV)约束的劳方,每个月必须从工资直接扣除一点儿钱,作为支持工会运行及谈判的服务费。有的工作者便有机会获取进修的补助金。
以临时人员的工作者为例,如果他受〈人员租借共同劳动契约〉(GAV Personalverleih)的约束,每个月又缴交工资的0.7%作为服务费,工作一年他最多可以向专门机构(temptraining)申请4,000瑞郎的进修补助金。(折合人民币大约3万元,再贴一些钱就可以买劳力士表了)。自2012年7月开始运作以来,temptraining已经批准26,000份以上的进修申请,提供4,300万瑞郎的补助。
我的同事说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法文。她曾经利用这个机构所提供的补助,拿取商业学校的文凭,还去上德文课。而且,做什么都拚了命的她,从A1一路学习至C1班,到达可以教导外国人德语的水平。
当然,不少工作者会自掏腰包进修。例如:几年前,我同事自费去一家私人商业学校上课。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每周二及周四下班后,他必须赶场去学校学习3个小时半。课后之余,他还得花费许多时间写作业。为了朝顶尖经理人的梦想迈进,自从去年底,每周三他都会去市区的进修机构上课,当他回到家时,家人早就熟睡了。
阿尔卑斯山小国的学习风气,相当兴盛。许多人的自我期许很高,抱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不断学习。当地朋友曾经向我提及她有一位高龄90岁的学生。虽然这位长辈退休多年,长居养老院,但是他仍旧坚持每周一次,搭出租车去学校上中文课。
除了热衷学习的理由以外,有的瑞士工作者更不得不持续进修。经济上,阿尔卑斯山小国实行自由主义,开放人力市场,以丰厚的工资,吸引全世界的专业人才。具有危机意识的工作者,便会抱持积极的态度,提升个人专业,强化竞争力。对于事业心较强的人士来说,更得加倍努力,才能维持优势。
尤其,对于传统的瑞士人来说,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在这个讲究劳动价值的国度里,许多人并不允许自己因为丧失竞争力而失业。因此,持续进修,培养多元的职场技能,便能或多或少避免自己遭到裁员的命运。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增添人生的精彩度。
编辑:鹤立高岗 格式:黄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