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静,以入心之境。静,则入心境。——王阳明
不知何时各种世间的情绪开始让我们疲惫,
就连柴米油盐、一粥一饭都也能让我们压抑得皱起眉头,
但是尽管我们生于尘嚣之上,
却又没有一刻停止想摆脱俗世的念头。
那何不学习王阳明,
以其独坐静思之法为自己的浮躁心灵养一方凈土?
壹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
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傲慢却使人心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贰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感悟:朋友间的交往,要相互谦让,这样做能使双方都从中得益,如果总是争强好胜,就会互相伤害。即使朋友间的互相帮衬时,帮衬的一方也要避免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去帮助朋友,才能让彼此心无隔阂。须知,你帮衬朋友,乃是出于情义,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才能让朋友更好地接受这份情义。
叁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大意:人应该通过各种事情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的沉淀”的境界。
感悟:人应该通过历经各种事情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动静之时,均能保持本心”的境界。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无事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一旦遇到问题就内心慌乱。王阳明认为,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一观点可谓意味深长。
肆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中,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感悟:“悔不当初啊”,基本上每个人都曾经发过这样的感慨。在阳明先生看来,人应当有悔悟之心,这是人谋求自身提高道德完善的一剂良药。但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以免下次重蹈覆辙。而不能过分注重悔恨本身,否则良药就变成了毒药,就会催发出新的毛病来。
伍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种忙并没有让事情游刃有余,而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疲累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是因为得失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却怕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失去一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对待的心。起伏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陆
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大意:一个人在愤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甚至会怒得过分,就会失去廓然大公得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易怒、爱怒、暴怒,其实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时刻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是矫正涵养之路。
2019成长.早起听读社群(免费)
加微信时请备注:早起
声明:本文章、配图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合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