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编辑:西昌市广播电视台2019-07-02 09:49:15 关键字:地震,预警,预报,话题,国务院,海城,横波,时间差,纵波,长宁县,国家地震局,土洋,四川省西北部,平武地区,罗伯特·盖勒

原标题:“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 地震预警系统 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地震发生后,西昌市民心态平和,纷纷表示震感明显。在大家实时关注震中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围绕西昌地震预警等热门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学校提前预警方面的消息,得到市民一致好评。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一时间,这个地震预警系统引发全国关注。

什么是地震预警?为什么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11年,它才开始普及?

什么是地震预警?

首先需要注意一点,地震预警≠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指的是地震发生前通过某些征兆对地震进行预测。

而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地震预警原理图

地震发生最初时,跑得快的是强度较小的纵波,速度约每秒7公里,而破坏性更大的横波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约每秒4公里)则会延后数十秒到达地表。

深入地下的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有关部门可以抢在横波到达地面前10余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电视广播依靠的是电磁波,它的速度比横波速度要快得多。

当然,目前地震波的接受和判断需要6秒钟,意味着居住在震中21千米以内,是无法及时收到预警的,这就是预警盲区的概念。

以本次长宁地震为例,长宁县和宜宾市基本都处在盲区(红圈)内。而相对较远的成都则可以提前61秒收到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有学者认为目前的预警系统需要8秒钟来判断,预警盲区至少在50千米(蓝圈)。

地震预警的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为什么没有早点派上用场?

此次表现不凡的预警系统,也是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王暾的领导下整整做了11年,才让国人真正感受到预警系统的存在,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包括应对地震的思路、监测地震的技术以及成本。

思路:从预报到预警,中国地震学界半世纪转换

在1868年J.D.Cooper提出在旧金山东边断层边上建立地震观测站,利用电报对旧金山提供地震预警。虽然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实施,却给后人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

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铁路上布置了简单的地震报警仪。60年代,又设计出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一个地震台的观测资料,粗略判断地震的基本要素,如果检测到强震发生,该系统则通知高速列车采取制动措施,避免脱轨事故。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1970年,新干线电力车组。

自1966年起,中国进入强震活跃期,在国务院的指示下,科学界立志解决外国从未解决的地震预报问题。

前面提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1970年初,云南通海发生7.7级强震,1.5万人死亡,地震工作加速发展,带有预测性质的国家地震局开始筹组,次年8月正式成立。

当时,地震局会对地震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震前情况进行预报。1974年6月,在一片报警声中,地震局召开了地震形势会商会议,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很快国务院下发第69号文件,向若干省市通报震情,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国家级地震中期预报。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中央文件档案。提及“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

很快,辽宁通过“群测群防”观测到海城区域小震密集等异常现象,于1975年2月4日上午10时30分发布临震预报,命令“人离屋,畜离圈”。当晚7时36分,强烈地震在海城发生,提前的预测大大减轻了人员伤亡。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纪念碑

有了这个经验,国家地震局在1975年12月由中科院代管改为国务院直属,当时,地震预报差不多就是地震局的全部工作。

但成功预报海城地震,运气成分很大。相关的经验在唐山大地震中无法重现。而在1976年四川松潘案例中,预报信息过早发布,又引起了相当的混乱,广播里频频发布地震警报,甚至公社的业余观测员也可以发布地震预报,媒体形容,当时“公众紧绷的神经几乎断裂”。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地处四川省西北部的松潘、平武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

地震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尤其是地震预报失准对经济活动造成了太大的干扰,大规模依靠群众经验发布地震预报的方法式微。

1988年,国家地震局发布《关于地震预报的规定》,规定了地震预报的发布权限:长期预报(几年到几十年)由国家地震局发布;中期(几个月到几年)由国家地震局或省级政府发布;短期(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预报(几天)由省级政府发布,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要经过国务院批准。而地震工作者、群众测量点和测报员不得擅自散布地震预报意见等。

1998年,国务院颁布《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取代了上述规定。基本延续了上述规定。但这一条例公布以来,媒体并未查到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1996年开始,地质学家罗伯特·盖勒等人在《自然》、《科学》连续发文,认为地震不能预报,引发了国际地震学界的激烈争论。学界普遍认为,进行确切的地震预报还是梦想。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自此开始,地震预报的调门逐渐走低。

【技术和成本:数字化观测,覆盖全国并不便宜 】

也是在世纪之交,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强震观测技术的成熟,地震预警的优势也慢慢显现出来。

加上美国、日本、墨西哥等都在探索和研发地震预警技术,中国的地震预警开始慢慢起步。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地震预警国家和地区简介。图片来自高峰, 杨学山, & 马树林. (2014). 地震预警系统综述

中国最早的地震预警系统,是法国人承建大亚湾核电站时建立的由地震监测网络和人工决策相结合的地震预警系统。

九五(1995-2000年)期间,首都圈建立了由72台卫星传输、80台电话拨号传输的数字强震台组成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目标就是当首都圈发生3.5级以上地震时,5分钟内提供初步位置,10分钟内给出地震参数和地震烈度分布。十五期间,还计划在北京、天津、兰州、昆明、乌鲁木齐五大都市建设以强震动观测台网为基础的地震动强度速报系统。

这段时间地震预警技术先期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由于相关研究费时费力,所以很多学者选择其他方向。地震预警似乎优势并不明显。

1987年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开建,2000年通过验收,开启了中国地震学数字化观测的时代,提供了全球一流的地震速报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国家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分布图

而总投资23亿人民币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也在2008年4月通过验收,刚好是汶川地震前一个月。这套系统包括地震前兆台网,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动台网,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和地震应急指挥系统。

这一网络在汶川地震速报、余震监测、强地面运动监测、地震应急和地震信息发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目的是建立完善的全国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做到信息灵、决策准、指挥有序、救援响应快;

但这一工程副总工程师陈会忠也坦承,汶川地震检验出我国缺乏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

很快,这一短板得到弥补。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王暾,就是看到汶川地震中民众没有收到警报,决定回国创办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借鉴日本和墨西哥的经验,填补中国在地震预警领域的空白。

回国后,他建立了名为“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依靠汶川地震的余震,开始实际地震预警检验,2011年首次发出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王暾

同样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在福建省试点,可以对破裂层50千米到两三百千米的范围有效。2013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福建省地震局形成了官方和民间预警竞赛的趋势,一时引人瞩目。

2017年7月,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四川考察期间,还特意与王暾进行了一次座谈,郑国光称:“中国地震局赞同减灾所推动地震预警技术和市场,也允许其它地震预警技术在市场推动。减灾所应靠技术、走市场,服务社会;中国地震局应包容各种地震预警技术,支持、容纳地震预警技术之间的竞争”

但之前的零星实验,尚不足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预警的核心是地震监测台网。眼下中国的台网密度还不够,要想建立全国覆盖的预警系统,必须增加地震监测网点。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现在在中国,你能接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的唯一来源,就是我们减灾所支撑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发出此番豪言的王暾也有自己的底气。这一预警网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地震部门联合建设,在全国建设了5600个传感器,减灾所的预警中心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判断。而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王暾上月底还与四川广电确定了电视预警方案。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推行这么大的项目要花多少钱?除了王暾自己带回国创业的300万元,从2008年到2013年5年间,高新所从政府获得的资金支持大约在3000万元左右,当时的传感器总数是700个。

将11年的总费用合计,上亿资金恐怕少不了。那么目前的5600个地震预警台站足够了吗?并没有,如果要像日本一样建设覆盖全国的预警网络,全国大致需要布设26000个地震监测台站。

而王暾的竞争者福建省地震局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他们的传感器更为复杂,可以承担预警、速报和观测的任务,而他们的方案在全国布设5000个台站,耗资约20亿元。

要知道,2019年国家地震局一般公共预算44亿元,其中地震预测预报项目预算大约5亿元。这还是近年来此类业务发展,经费迅猛增加的结果。其中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结语:与地震搏斗 还有很多课要补

经历过半世纪的等待,中国民众终于可以大规模的受益于地震预警系统。

但似乎还有心理上的适应过程。

虽然截止目前没有误报,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并不习惯。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在成功预警此次四川长宁地震之前,这个预警网已经连续预警了50次破坏性地震,包括庐山7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等等,没有一次误报。但也有专家指出,还没有预警重大灾害事件。

王暾说:“比如,我们要用到核电站,就准备了三、四年的时间,才被允许用到那儿去。不管是用到核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任何一个学校,都需要我们和对方付出很多努力。八年前,我们想用到学校去,学校说不行,用了万一发生误报,我们校方承担不了责任。”

来源:新京报 凤凰网

“地震预警系统”成西昌人关注话题地震预警系统我们等了半个世纪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6月中国厂商出海收入30强榜单公布:腾讯排名下滑 掌趣科技、易幻网络跌出榜单

6月中国厂商出海收入30强榜单公布:腾讯排名下滑 掌趣科技、易幻网络跌出榜单

中国网科技7月30日讯(记者 李婷)市场研究机构App Annie近日发布2020年6月中国厂商出海收入30强榜单,FunPlus(趣加)取代[详情]

凯迪拉克怎么了?

凯迪拉克怎么了?

题图:GM authority随着 2020 年新冠疫情逐步趋稳,很多事已经没法再让疫情背锅了。先是跌入谷底,再是触底回升,上半年国内汽[详情]

运载火箭可用固体燃料 美再为韩国研制弹道导弹“松绑”

运载火箭可用固体燃料 美再为韩国研制弹道导弹“松绑”

据韩联社首尔7月28日报道,韩国7月28日宣布,根据与美国达成的新导弹指南,该国已能研发使用固体推进剂的火箭。他在新闻发布[详情]

意大利餐厅服务员确诊 追踪发现某些顾客留假信息

意大利餐厅服务员确诊 追踪发现某些顾客留假信息

欧联网7月30日电,据欧联通讯社报道,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卫生部门28日通报,当日该地区新增确诊病例29例,那不勒斯省维科·埃[详情]

元晟溱:柯洁很有才能 他与李世石风格相似却不同

元晟溱:柯洁很有才能 他与李世石风格相似却不同

韩国棋手元晟溱九段  据韩国乌鹭网报道,韩国棋手元晟溱在1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棋手的水平。在20岁中期[详情]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