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壹号收藏(www1shoucangcom)
他开创了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学派,
支起了中国油画中坚力量,
把东西方,
特别是中国女人的美,
画到了极致!
他褪去了梵高的激情,
用理智作画;
割舍了达芬奇的睿智,
用感性作画。
在中国油画不过百年的成长史中,
他的出现,
令中国油画技术的发展,
得到了质的飞跃。
他——
一位极具中国文人情怀的画家,
前中央美院院长兼教授,
靳尚谊!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第三代油画名家——靳尚谊的艺术世界,体会那一幅幅富含中国魅力的油画作品的背后的故事!
天资过人
却是因省钱开始艺术生涯
青年时期的靳尚谊
靳尚谊1934年出生于河南焦作,太行山南麓的一个煤炭工业城市。父亲靳允之是煤矿职员,也作过中学教员。母亲吴佩兰是家庭妇女,曾任小学教员。他的家庭可说是教师之家。年幼时的他常临摹连环画,画得既准又快,在焦作读小学时最爱图画课,那时同学们总从家里拿来纸来让他画,并把他的画贴在教室墙上,还给他办过一个小画展。
1949年在国立北平艺专,一年级老师孙宗慰先生授课,二排右三为靳尚谊
1946年,靳的父亲去世后,原本清贫的家庭更捉襟见肘。1947年,他到北平(现北京)投靠外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15岁的他在亲戚的鼓励下,报考北平国立艺专,报考原因除了爱画画,也是因为学校有公费,还有奖学金,可以省去家中大笔开销。因从未学过素描,就以素描成绩排甲等最末一名的成绩,被北平艺专录取,从此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靳尚谊进入北平艺专不久,学校就与华大三部美术系合并建立了中央美术学院,校长为徐悲鸿先生。
与油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竟是画毛主席像
1950年夏天,一年级的靳尚谊,跟着全校学生到铁路系统体验生活,在南京浦镇机车厂工作。中途工厂请学校画一幅毛主席油画肖像,这项任务应该由四年级学生靳之林完成,知道此事的靳尚谊好奇又兴奋,非常想试试,便跟在靳之林后面,帮他画。
两人根据毛主席标准像的照片,在一米高的画布上打上格子,先画素描,再用画笔一笔笔把颜色涂在布上,把它们衔接起来。这一次陌生而又有趣的绘画方式,让第一次接触油画的靳尚谊觉得十分有意思。当时,他们工作得极为认真,在共同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任务。这就是这位油画大师生平第一次摸油画的经历,意外而又像是命中注定……
在“马训班”与油画结缘
意外邂逅爱情
1957年,油画训练班同学与马克西莫夫合影
1953年靳尚谊本科毕业,考入美院研究生班,虽然已经是研究生了,但靳尚谊却没有真正学过油画。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油画,他不了解,也没见过。1954年“苏联经济与文化展览”在北京举办,靳尚谊不仅第一次看到欧洲的油画原作,还临摹了一张马克西莫夫的作品。1955年靳尚谊考入文化部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油画训练班,担任教师的正是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在两年的"马训班"学习过程中,大量的专业训练,为靳尚谊后来的油画研习奠定了基础。
马克西莫夫
靳尚谊在回忆录中曾写道,马克西莫夫常在学生面前作画,在近郊温泉的长达一个月的写生日子里,一次,靳尚谊看到马克西莫夫穿着背心,顶着炙热的太阳,背后插一把白布遮阳伞正对着巷子里的黄土房子画着。当时学生都在休息,但马根本没有休息。为了捕捉自然的瞬间光色变化,他从不睡午觉,忘记周围的一切。
多年以后,当靳尚谊画得累了,想舒服一下,也时常想起当年老师的样子,这段记忆也成了靳尚谊绘画之路上坚持不懈的动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在油画班,靳尚谊邂逅了他一生的真爱——杨淑卿,结束他的单身生活。杨淑卿,比靳尚谊低一级,学的是雕塑。1957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同甘共苦,互相支持,度过了无数个艰难的日子。
文革因专画革命历史画
差点成色盲
《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1961年
1957年,靳尚谊被分到版画系教授素描。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开始在个人风格上作了一些摸索。随着文革开始,1966-1976期间,靳尚谊一边劳动一边搞运动,其中两次被调出来画画。那时中央文化组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改画组,靳尚谊是改画组负责修改毛主席头像的人。1966年成立的“毛主席肖像画学习班”里,靳尚谊做教员。
《踏遍青山》1964年
《毛泽东全身像》1966年
《毛主席在井冈山》1967年
《毛主席在炼钢厂》1969年
《十二月会议》 1976年
《北国风光》1977年
1973年,靳尚谊病了一年多,直到1975年才慢慢恢复。而接连的革命题材带给他的危害是“色彩感觉失调”。几年的红色毛主席像,使他的眼睛色感发生了偏差,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好在靳尚谊并不气馁,努力地自我恢复,并完成了名作《小提琴手》。
《小提琴手》1979 这张画标志着靳尚谊的色彩水平已经恢复到"文革"前
在西方油画的探索中
汲取大师养分
1979年,参观西德美术馆
1979年靳尚谊获得出国考察的机会,去了西方油画发源地欧州,在西德参观了很多博物馆。靳尚谊西德之行的最大收获是看到大量古典原作,对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擅画肖像风景等,被称为“文明的先知”)、维米尔(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作品基本取材于市民平常生活)这些大师有了充分的了解。
《塔吉克新娘》1983年
1981年他与夫人去美国探亲,用一年时间考察了从古希腊、古埃及直到美国最前卫的艺术,基本上看到了各个时期主要画家的重要作品。赴美回来后,靳尚谊把对西方造型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总结为“强明暗体系”,并进一步进行艺术实践,创作了《塔吉克新娘》,用古典方式强化体积感,画面构图、造型、黑白、明暗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呈现出抽象美。
在中国元素的回归里
找到自我
《青年女歌手》 1984年
靳尚谊解决素描问题后,一直在研究探寻油画的本源。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无论他怎样研究西方的绘画,落点都会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上。靳尚谊希望画出更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肖像来验证他的追求。《蓝衣少女》、《青年女歌手》、《果实》是用古典方式画出的中国现代少女的肖像,这三张作品体现了靳尚谊追求的理想美。
《蓝衣少女》1984年
《果实》 1985年
八十年代中期,在形成了体积意识的习惯之后,靳尚谊的油画水平达到了稳定的程度。他画了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题材,包括《医生》、《瞿秋白在狱中》、《孙中山》等。这些作品虽然有不同的追求,但是都表现出油画深厚、和谐、简约、集中的魅力之美。
《医生》1987
《瞿秋白在狱中》 1984年
《孙中山》 1986年
而靳尚谊作为画家个体风格的养成,则表现在尝试中国水墨和油画的结合,也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与油画艺术的结合之中。为此,他画了两张黄宾虹,背景都是黄宾虹的水墨。
两张《画家黄宾虹》1995、1966年
画家八大山人,背景为南昌郊区青云谱的景致。
《八大山人》2006年
中国水墨与油画结合,这个目标的实现证明,靳尚谊不断探索,终于突破了自己,真正画出了有中国韵味的油画。中国画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西方绘画中的抽象美都在他的实践中表现出来, 这是真正的成熟与突破!
他把中国女性的美
画到了极致
靳尚谊作品亮点最多的就是美女!除了上文提到的比较出名的《青年女歌手》,其笔下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十分出彩。靳尚谊画人物,喜欢把人放置于精心提炼的环境、道具、服饰、姿态设计之中,无故作妍媸之貌,而刻画真实生动。
而他创作了诸多人体作品,也极具艺术品格,他通过洒脱的边线处理,形体转换,明暗关系,创造了和谐、宁静的现实人物,具有雕塑感和厚重感,形成了一种圣洁的崇高的美感。
《老桥东望》 1997年
《归侨》 1979年
《祈》 1987年
《三个塔吉克少女》 1985年
《高原情》 1986年
《蜻蜓》2004年
《肖像2004》
《 梳辫子的姑娘》 1979
靳尚谊《阿沁肖像》85×85cm-1987-布面油画
靳尚谊《白衣女孩》78×61cm 2008 布面油画
靳尚谊《藏女》80×80cm 1991 布面油画
靳尚谊《背影》80×51.6cm 2006 布面油画
靳尚谊《背》55×45cm 2000 布面油画
靳尚谊《穿白连衣裙的女孩》80×65cm-1993-布面油画
靳尚谊《陈曦肖像》80×55.5cm 2006 布面油画
靳尚谊《穿花裙子的维族女孩》1981-纸板油画
靳尚谊《穿牛仔裤的女孩》65×53.5cm 2000 布面油画
靳尚谊《傣族妇女》50.2×72.8cm 1961 布面油画
靳尚谊《雕塑家杨淑卿》76×62cm-1975-布面油画
靳尚谊《甘南藏女》60×50cm-1992-布面油画
靳尚谊《林笑初08肖像》60×51cm 2008 布面油画
靳尚谊《少女》59×48.5cm 1999 布面油画
靳尚谊《塔吉克姑娘》110×55cm 1994 布面油画
靳尚谊《塔吉克小姑娘》60×50cm 1990 布面油画
靳尚谊《探索》81×66cm 1980 布面油画
靳尚谊《王英肖像》55×46cm 2008 布面油画
靳尚谊《文工团员》54.8×39.8cm 1978 纸板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靳尚谊《舞蹈演员》73×53cm-1979-纸板油画-雅昌艺术馆藏
靳尚谊《肖像》68×49.8cm 2004 布面油画
靳尚谊《小崔》79×54cm 1979 布面油画
靳尚谊《小夏》76×53cm 1979 木板油画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