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与尔(读史专栏作者)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后人评价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仕途颇为传奇,农村出身,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一生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对于他的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大概是没有争议的。
毛主席曾对曾国藩的一生做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对修身养性,为人做事非常有见解,今天我们就看曾国藩的五字箴言。
1.诚
何谓诚?诚便是内不欺于己,外不欺于人。
孔子说过,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一个人要是不讲信用,不遵道德,就不能干成一番大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张变法。
当时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在百姓中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诺,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群众不相信这么简单的事情就能得到这么多的赏赐,结果没人愿意上前一试。
于是,商鞅便将奖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站起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赐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所以商鞅变法很快就得以在秦国内进行推行。
新法使得秦国国力逐渐强生,最终统一中国。
还有一个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个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来。
商人便说:“我是济阳最大的富商,你若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可是等商人被救后,他翻脸不认账,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说他不讲信用,出尔反尔。
商人便说道:“你平时打渔也挣不到几个钱,突然有了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天道好轮回,不料,富翁又一次翻船了,有人欲救,曾被骗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讲信用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但是商人不得善终却是在意料之中,一个人要是不守信用,便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能坐以待毙。
这一点李嘉诚便做得非常好。李嘉诚和员工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话,那么他首先在做人上就失败了。”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换得信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敬
敬,本意是严肃的意思,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又有了恭敬的意思。
敬有两重含义,敬畏和敬重。
敬畏指的是做事情一定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懂得尊重别人。
当初曾国藩做了朝廷重臣之后,在下属面前仍然能够保持彬彬有礼,一点不摆架子,所以满朝文武都非常佩服他。
曾国藩对待工作非常敬畏,他每日自晨至晚不停地工作,宵衣旰食,少有休息时间,公文全都是自批自拟,很少假于他人之手。
在处理军务和政务上往往事必躬亲,直到晚年右眼失明依旧坚持熬夜批阅公文。他任直隶总督时,在他手中结的案子更是达四万一千多件。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待工作心存敬畏,事必躬亲,从不敷衍了事。
敬还有敬重的意思,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重是相互的。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的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了当地县衙,县官考虑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英家人一气之下写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张英看到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给家里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完信件之后,明白了信中的含义,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六尺巷便由此得名。
为何两家人最开始为了一堵墙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让出了“六尺巷”?
原因就在一个“敬”字,人就是这样,你对我态度傲慢,那我也绝不能吃亏。
但是一方若是表现出敬意,对方一定会以敬意回报。
“敬”,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际关系更美好。
3.静
曾国藩经常说:“神明则如日之升,身体则如鼎之镇。”
这便是曾国藩“以静求成”的修己之道。
心静,则一切豁然开朗。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心思沉静,才能对新事物的发展观察入微,发现事物的本来状态,这样更能省时省力,最终事半功倍。
反之,内心不平静的人很难认真思考,总是被其他事情打扰思绪,没有深入思考,做起事情来更是浮躁,毫无章法。
每临大事需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古往今来的圣贤,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静气。
东方古典文化,不管儒家还是道家、佛家都强调“静”字。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如果不能安然沉静下来,那么他的心思肯定是散漫的,浮动的,不能通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
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古人云:“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一个内心安静祥和的人,精神状态一定是愉悦的。那么就对身边的一切怀有一颗善良之心,久而久之,福气自然来了。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要正确看待得失。
清闲有清闲的寂寞,也有清闲的快乐;繁忙有繁忙的热闹,也有繁忙的烦恼。
4.谨
谨便是谨言慎行,谨言慢口。
严谨是曾国藩的行事标准,也正是因为如此,曾国藩才能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中如鱼得水。
《礼记》有云:“君子道人以言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人的五官很有意思,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提醒人们要多看,多听,少说。
祸从口出,其实不少的祸患都是通过嘴带来的。
杨修本为曹操的主簿,非常得曹操的赏识,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园,建造完成时前去观看,没有进行夸奖也没有批评,就叫人拿了一支笔在门上写了一个但“活”字便走了。
一众工匠不明白什么意思,杨修见状就说,一个“门”,中间加一个“活”字,就是“阔”,丞相嫌你们把花园建造的太大了。
于是一众工匠重新修正,完工后曹操前去观看,甚是满意,就问是谁的注意,工匠便说,是杨修。
还有一次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就告诉侍卫,自己有梦中杀人的喜好,凡是自己睡着了,千万不可靠近。
一天曹操在睡觉,被子掉到了地上,侍者便上前为他盖被子,曹操当即抽出剑将下人杀死,继续睡觉,醒来假装吃惊问道,谁将我的侍卫杀死了,大家告诉他真相后,曹操痛苦,下令厚葬。
只有杨修知道他的意图,在侍卫下葬时杨修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啊。”
曹操听后更加厌恶杨修,后来杨修仗着自己有才不加约束,恃才傲物,常常口无遮拦,多次触犯曹操的禁忌,最终被曹操杀掉。
可怜杨修,一个年轻好学的青年才俊,满腹经纶,学识出众又懂的揣摩领导心思,但是杨修忽略了一点,曹操此人多疑狡诈,被人看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言语上低调是一个人做人的重要品质,即使自己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某一领域有特长,千万不要恃才傲物,自以为高人一等,说话做事便毫不顾忌。
言语有道,行为谨慎,进度有度,才能使人信服。
5.恒
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自订十二条功课,包括静坐、读书等,坚持了一辈子,虽冬寒夏暑、戎马倥偬,也不偷懒,这就是有恒。
曾国藩不仅自己做到了有恒,也要求家人做到。
他给儿子纪泽的信中曾说:“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年老眼朦,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
他还反复教导家人,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正因为此,曾家人才辈出,经一百多年而不衰。
做事要有恒心,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曾国藩说,凡人做一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不可做这样想那样,坐着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一位少年曾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便将他带到了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看看它是否在长高呢?”
少年目不转睛看了好半天,说:“没有见长啊。”陶渊明又问:“真的没有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
少年非常不解,陶渊明便说:“其实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是通过一点点累积的,有时候自己都察觉不到,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
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学习一旦中断便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忘掉自己本来的初衷。
人贵有恒,不要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坚持的事情。
6.五字箴言
诚、静、敬、谨、恒,这五个字便是曾国藩的人生准则。
曾国藩也正是因为这五个字的力量从一介草民做到了一品大员,从人人敬而远之做到了人人尊敬,从一问三不知到博古论今知晓天下事。
真正决定一个人发达与否的从来都不是金钱和人脉,而是这五点品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