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存最早古筝实物的发现
1979 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发现了连件筝,是现存最早的古筝实物。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 166 厘米、宽 17.5 厘米,尾宽 15.5 厘米,两端各有十三个弦孔。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174 厘米,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实物。对古筝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2
钢丝尼龙弦的使用颠覆丝弦使用传统
20世纪50 年代后,大量古筝新作品、新技法的出现,特别是民族乐队“交响化”的出现,古筝的音准稳定性和琴弦使用寿命等问题,使古筝的推广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一批乐器改良者创制出以钢丝为芯弦,外缠尼龙丝的钢丝尼龙弦。该弦音准稳定,使用寿命长,音色接近丝弦,从而获得成功,一举颠覆了2000多年的丝弦使用传统,并迅速推广到全国。
3
中国古筝史上第一本正式筝谱的诞生
梁在平先生于1938年自费刊印了中国筝谱《拟筝谱》,是中国古筝史上第一本正式的筝谱,它填补了“筝无专谱”的空白。
4
第一台21弦古筝的诞生
1957年,赵玉斋向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厂提出加大筝体、增加琴弦的设想,于是第一台21弦筝便诞生了,它是现代古筝的雏形。
赵玉斋指导娜仁格日乐学习古筝
5
古筝艺术第一次进入高等音乐学府
作为新中国古筝艺术的一代宗师——曹正先生,于1948年首次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筝,成为将古筝艺术推进高等音乐学府的第一人,从而为古筝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在专业音乐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
6
古筝新品种——“新筝”的出现
转调筝,通常被成为“新筝”,由古筝改革而来。它具备2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演奏区,可以同时具备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或者十二平均律的所有半音,可以演奏调式复杂的作品,弥补了古筝具有的诸多缺陷,表现力得到了极大丰富。
7
赵玉斋先生开创双手弹筝先河
20世纪50年代,赵玉斋先生参考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将左手的演奏任务从只负责在琴码左侧按、滑、揉弦,发展到也可以在琴码右侧与右手同时弹奏,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
8
王巽之先生革新技法使指甲戴法得到统一
20世纪50年代,王巽之先生借鉴了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开创了长摇、扫摇、快四点等新的演奏手法,并系统地开发了各种刮奏技巧,借鉴古琴手法采用双八度的双托大撮加上滑音技巧等,大大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技法,同时,这些技法的引入也使得各个古筝流派的指甲戴法得到统一。
王巽之与学生项斯华(右) 孙文妍
9
《战台风》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
1965年,王昌元创造的《战台风》使古筝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力。
10
快速指技法使古筝演奏技术迈上新台阶
赵曼琴先生借鉴钢琴、小提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彻底解决了古筝不能单手演奏快速旋律尤其是七声音阶快速旋律的缺陷,不仅为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古筝的指法科学化、演奏方法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