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人要到去世,才会开始变得熟悉。比如张国荣,比如大卫·鲍伊……再比如艾米·怀恩豪斯。
这个获得过六座格莱美奖杯的英国传奇女歌手,被外界称为:“毒后”。
她总是梳着高耸夸张的发型,化着眼角斜飞的烟熏妆,用慵懒沙哑的嗓音唱着自成一派的爵士乐。
她的歌曲仿佛来自深不可测的心底,有一种蛊惑的魔力。
可谁也没有想到,如此美妙的歌声却永远停留在了27岁。对于很多大器晚成的明星来说,这个年龄可能还没有机会登台,而她却已经谢幕了。
这部2015的纪录片——
《艾米》
Amy
导演阿斯弗·卡帕迪尔对艾米·怀恩豪斯的亲友进行了100多次采访。
公开了很多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努力还原了她短暂又跌宕的一生,希望可以从艾米本人的角度来揭开这场悲剧的背后真相。
艾米·怀恩豪斯出生在伦敦北部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父母二人都爱听传统爵士乐和灵魂乐。
这奠定了艾米最早的审美基础。
天生拥有一副好嗓音的艾米从小就喜欢穿得漂漂亮亮地给家人和邻居唱歌。
那时的Amy脸上还有着婴儿肥,笑起来温暖自信。
但只要她一唱歌,身体里就像住着一个老去的灵魂,拥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
如果说真的存在天生歌姬,那么艾米就是天生的爵士乐歌者。
艾米明星生涯的首次契机来自于她的密友Tyler James,当时有唱片公司正好要寻觅一位爵士歌手,Tyler James就把艾米的样带交了过去。
正因为这次机会,艾米与Island唱片公司签下了唱片合约,就此开始了创作音乐之路。
而艾米搞创作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市面上能听的爵士乐太少了,她只好选择自己来写给自己听。
当时听爵士乐的人还很小众,但艾米并不在乎,她只想做她所爱的音乐,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感触写出来,根本没去管听众们是否会喜欢。
艾米在音乐上,从来都是一个只取悦自己的人。
2003年,Island公司发行了其首张专辑《Frank》。这张融合了爵士、流行、灵魂及嘻哈乐的专辑震惊了乐坛,也让艾米这个新人进入了大众视野。
然而太快的成名对于一个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少女来说,并非一件好事。
在艾米看来,她只想做一个歌者,而并非一个明星。
艾米想要的成功就是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合作,仅此而已。
所以艾米即使在成名后,面对媒体还依旧遵循着自己的方式,她对成名随之而来的舆论压力、公众形象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
这也难怪她被众多媒体称为最难合作的艺人。
有时候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样矛盾。
人人都在高呼追求真善美,但当艾米保持着最真实的自我,带着最纯粹的灵魂去与世界相处的时候,却反而变成了最不受欢迎的那个。
艾米把这份真实同样投注到了她的音乐作品里。相比她的私生活,大家对她的音乐倒是非常买单。
说唱艺人亚辛·贝曾这样评价Amy:“我觉得她的歌很独特,锐利无比又不失真诚。”
也许正因为艾米太过独特了,所以就连她的爱情都那么的与众不同。
艾米爱上了一个影响了她一生的男人,一个让她获得成功又堕入深渊的男人,一个让她觉得“爱情快要了我的命”的男人:Blake。
艾米的歌迷都怪罪这个男人带领艾米走上了吸毒之路。
然而在另一层面,他们却是这世界上最相近的两个灵魂,都爱吉他和爵士乐,都脆弱、黑暗、都有自毁倾向并相互吸引。
Blake刚和艾米在一起时仍和另一个女孩在交往,并一度将艾米抛弃回到女友身边。
那阵子的艾米郁郁寡欢,失去了爱情的她如同被抽干了血,变得没有丝毫生机,天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然而这种痛苦也成为了艾米写歌的灵感,她开始通过音乐来发泄情感。
写下了让她获得格莱美奖的第二张专辑《Back To Black》,同名主题曲中艾米写到:“你回到她身边,我回到黑暗…”
这首歌也让艾米声名大噪,彻底红遍乐坛。
就当艾米逐渐从失恋的阴霾中走出来的时候,Blake再次出现了,重新回到艾米身边的他还为艾米带来了一枚戒指。
两人迅速复合,结婚。
影片中有很多他们那段时间的影像,两个人从早到晚如胶似漆,像一对连体婴,无论任何场合,他们都时刻亲吻缠绵,时刻黏在一起。
爱情是最没有道理的事情。
没有办法,艾米就是如此爱他,无法离开他。
Blake就像一个毒苹果,给了艾米最深的伤害,也给了她最甜蜜的欢愉。
对于艾米来说,戒掉Blake可能比戒掉毒品和酒精更难。
这张专辑里的另一首歌《Rehab》就写的关于戒毒,歌词里写道:“我老爸认为我没差,他们硬要我戒了它(毒品)。”
如果说爱情让艾米饱受折磨,深陷泥潭的话,亲情和媒体就是助攻。
当艾米染上毒瘾,别人都希望她去戒毒中心治疗,她的父亲却说女儿挺好的,不需要戒毒。原因正是因为他不想艾米因戒毒而耽误了演出赚钱的机会。
影片中还有一幕,艾米为了戒毒选择去了一个偏僻的小岛。那阵子,毒品、酒精,以及媒体的穷追不舍已经让艾米痛苦万分,她只想在片无人打扰的地方好好修养。
可她的父亲居然瞒着艾米带来了一支摄影队,说要拍摄以艾米为主题的真人秀。
在这位父亲的眼里,艾米就像是一个赚钱机器,一个应该娱乐大众的明星,而不是一个需要受到关怀的女儿。
有段时间,艾米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去了戒毒所并好转很多。
但随着无孔不入的媒体对她形象的扭曲和夸大,对她的关注娱乐性代替音乐性时,她又再度崩溃,再次选择了用酒精麻醉逃避。
世人都爱用“感同身受”来敷衍那些明明他们无法安慰的人或事。
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至上的年代,明星跟通缉犯的精神状况是何其相似。
没有人在乎艾米为何在台上罢演,没有人在乎她的精神状况和艺术追求。
观众指责讨伐她,媒体主持们调侃她,一切都是大众所好,但也是这一切,把艾米推向更深的、无法自拔的境地。
每个人的评论都很容易成为舆论的推动者,杀死他人的刽子手。
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消遣别人生命的人。
最终,艾米死于家中,死因是酒精过度。
也许,任何人遇到这种剥食,都会想要脱离这喧闹不堪的世界,都会想要把自己麻醉。
艾米用着近乎消亡的方式与自己经历的一切不公反抗,消失可能是让她摆脱当下丑陋不堪的唯一方式。
艾米在死前曾对自己的保安说:“如果不要这个天赋,只要能无忧无虑地走在街上,我会愿意的。”
生活能教会你如何活下去,如果你活得足够久的话。
愿天堂里没有烦忧,愿Amy在那里可以一直幸福的歌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