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佛文化与玉文化水乳交融,玉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佛教文化,佛教题材也是当下玉雕的重要题材。每一位琢玉者手中,其阐释和表达都不尽相同,有其华丽、有其素雅,有其端庄,有其慈祥,其实最终还是落到人本身,即治玉者对于佛造像艺术的深刻理解及艺术造诣。看过众多佛造像,也许感慨于头一次对佛造像的惊艳,但却不耐品,或千篇一律的风格,翻来覆去,并无多少新意,也并无突破。时间越久,你会慢慢察觉到,真正的真材实料是经得起推敲的,有系列性的,有多变且有内涵的并不在多数。其中,治玉人白骑通就是其中一位。
科班美学出身,当代艺术、修文物、紫砂艺术……大抵在艺术路上走了一圈,他回归雕刻,沉淀多年,白骑通对创作有着厚积的薄发力。于佛造像,似乎冥冥之中,过往多年在石窟对佛文化的深刻领悟,他的作品总是那么有生命力。他的作品是多变,他不喜欢一味地复制和程式化的图解。他的佛教题材作品以自己实地的体悟、独到的构思,触碰佛文化最深的内涵。
白骑通·部分佛造像
《再造石窟 · 不生不灭》
粗粝的石皮带来木质感的沧桑
仿佛久经风雨,沧桑历变
佛祖端庄肃穆,
周边渐渐风化的峰峦石窟,
似是无声的倾诉
是信念,还是其他?
《菩提悟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
历经千年的佛像
抵不住岁月的冲刷
斑驳古旧的石皮
历经沧桑、无法侵蚀
却永远侵蚀澄澈明净的佛心
白衣观音
观音与莲花,
似乎天生就是结合在一起的。
观音的慈悲善良,莲花的柔美纯净,
二者融为一体,禅意十足。
构图优美祥和,观音颔首低眉,
眼观鼻,鼻观心。
双手探出宽大的袖口 ,佛衣飘逸垂顺,
晕染出温和的弧度,
给画面笼罩上一层佛性的光辉。
柳叶观音
颜色红润,质地细腻,
精雕观音,慈眉善目,
却又不失威仪。
在线条独特的流畅之中,
由实到虚的变化,
加上衣袂清扬,
感受到飘逸如行云流水的韵味。
佛诞
《大唐西域记》记载,
释尊诞生时,向四方行七步,
举右手而唱咏之偈句: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作品选料精良,
取材于释迦牟尼佛刚出生时的形象,
刻绘宝宝佛,有着肉嘟嘟的脸蛋,
小孩子一样的外貌,神情静谧祥和,
头有肉髻,身披袈裟,
让人不自觉也跟着静下心来,有开悟明心之感。
摩崖石刻 · 不生不灭
玉材沟壑丛生、嶙峋怪立,
自然而成山石质感,修行者藏身石窟,
感受天地万物的自然变迁、生生不息。
作品造型自然随形,
人物刻画端穆庄严,
寓意精深微妙,身佩此玉,
得参禅悟道之境。
菩提悟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
菩提叶也成为修行得道的象征。
粗粝的石皮带来木质感的沧桑,
仿佛久经风雨,沧桑历变,
凸显玉肉的细腻,两相对比,
给人以古劲、奇特的印象。
《花开见佛》
花开而“悟”
花开而佛见
宁静、愉悦、超脱
端坐参禅的佛
与柔美圣洁的莲花
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竹榻蒲团不计年》
禅者苦修,
清癯的面容、瘦可见骨的身材,
令人动容
时光流逝,落叶轻轻飘落
竹榻蒲团,清苦至极
参禅悟道,不计年月,只求真心
《达摩面壁》
坐雪释迦尊,面壁达摩悟。
观此因缘行果成,兜率天堂住。
禅宗始祖达摩,
端坐石壁中,微微昂起的面庞
雪将落未落
感受天地之气、领会佛法之妙
注:白骑通为玉雕界签约合作名家,可在APP检索专栏查看作品
对白骑通的作品,你怎么看?
路过要留痕
欢迎在下方分享交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