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莹在中国女排给人第一印象是“替补奇兵”或者“救火神兵”的概念,郎平在之前的一些强强对话性质的国际大赛中,当球队遇到进攻不顺或者比较困难的时候,派她上场去冲击对手,屡屡收到奇效。对手往往被这个进攻节奏和势头异常彪悍的中国小姑娘一下子给打懵了。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除了郎平的战术拿捏以及李盈莹自身的进攻优势,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各路对手之前对李盈莹不熟悉或者没有相应针对性准备。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随着李盈莹亮相的次数越来越多,人家对她越来越熟悉,针对她的准备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她有时候上场起不了“奇兵”的作用,反而被对手借力打力。
在中国女排与荷兰队的交锋中,我们前两局都顺风顺水拿下了,荷兰队并没有表现出我们想象中的战斗力。但到了第三局场上风云突变,退无可退的荷兰人开始在攻防两端明显升级了,而我们这边似乎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整体效率都下来了,与对方陷入苦战。郎平在我们16比17时派上李盈莹替换张常宁出场。
小姑娘或许没有想到第三局会打得如此艰难,思想上没有做好自己出战的准备,再加上对手有备而来,一上去就被荷兰人盯上,发球直接找她,李盈莹接飞了。对手显然是对她做了一番研究,知道她的短板在哪里,这就等于上来就给她一个下马威,对她心态施压。荷兰人这招赌对了,李盈莹确实受到很大影响,从脸上表情就可以看出,接下来无论扣杀还是发球都落入对手圈套,就连招牌发球优势也被人家利用打反击得分。除了荷兰人一次触网违例丢一分,李盈莹罕见多次进攻未果,最后一个发球直接让对手拿下这场比赛。数据统计下来小姑娘6扣1中,3次失误。
对于李盈莹在场上的表现,郎平并没有换人的意思,第三局一直把小姑娘留在场上打。赛后总结的时候提到张常宁在比赛中的一些教训,对李盈莹只字未提。但外界舆论却对此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把李盈莹批得一塌糊涂,认为她上场没有给中国队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在场下对荷兰人的高拦网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另外一种观点是认为教练团队给予李盈莹的上场时间太少,却总让她在困难时刻救火,不符合竞技规律,导致她为比赛失利背锅。
擅先生首先明确一点,输掉第三局帐不能全部算在李盈莹身上,一方面荷兰队实力摆在那里,背水一战的她们激发了更强的战斗力;另外一方面郎平那个时候安排她上场,原本就有战术博弈的成分,对方领先、士气也很猛,在这种前提下打出李盈莹这场牌的结果成功或者失败都很正常。郎平作为一队主帅来说,她第一考虑的是球队胜利,在这个前提下兼顾新人培养,绝对不会把球员数据(不管是老将还是新秀)放在之前考虑。她在李盈莹发挥欠佳时坚持赛场不换赛后不批,就表明她默认小姑娘在当前情况下的一个表现,当作一个发现问题然后完善的正常竞技过程。
其次理性看李盈莹这场比赛的表现,勿过度解读,非要找出一个谁来让大家骂。如果李盈莹每次上去都能成功,那反而是有点神话了,不符合竞技规律,更何况对手还是荷兰队这样的劲敌。李盈莹之前的奇兵效果,不仅是她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球员、球队、教练组三方协同博弈的结果。博弈效果不好,三方都需反思总结自身应该担负的责任,但不需要专盯着哪一方上纲上线批斗,大的方向或方式都没问题,只是某些细节执行上还需更精准。女排不是男篮或者男足,姑娘们不用外界说也知道不断提升自己。当然作为李盈莹自身来讲,她需要总结的更深入一点,在现有的实际条件下如何让自己上场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挥。
本文系擅先生团队(精武工作室)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