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监管机构对区块链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政策基调:一方面,坚决打击以虚拟货币、加密货币、首次代币发行(ico)等为名义的非法集资活动;另一方面,肯定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科技的潜力,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舞、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在政策驱动和金融机构期望通过技术手段赋能本身业务的大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到底能为金融行业带来哪些应用价值?
区块链世界将价值回归本源,从本源价值发起共识,在共识机制中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归到信任自觉的状态。在对客体进行调研过程当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收集书面材料。好比当金融机构准备给一家企业核定授信额度时,需要了解这家企业的收入及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供应链金融所形成的订单、合同、发票、税票、仓单及债券都能够通过区块链账本进行共享存储,有权限的企业机构能够查阅并办理相关数据及业务。无论是财务报表还是佐证材料,都是由贷款申请企业提供的,即贷款企业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物证材料自证清白,这就是咱们所说的自证。
在自证业务模式下,金融机构在用材料去校验财务报表以前,还需要去检验这些材料的真实性,这使得操作成本和操作风险始终居高不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绝不局限于加密货币。链上拥有这些源头数据后就能够对数据完成自动交叉验证。咱们对上述验证财报的任务进行聚焦,验证财报中的经常性营业收入的任务最终可以拆解为验证每一笔销售业务的收入,那么当金融机构需要验证一笔交易的收入时,允许用订单、发票、流水上的金额进行直接交叉验证,更进一步,还允许用发票上的单价与货运数据中的商品数量相乘后的结果一并交叉验证。这就相当于卖家这一个被审核的客体,约请到与他有工作联系的买方、物流公司、银行等介入方行为证人一同完成此次工作证实。
这就是他证的业务模式。同时,经过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允许从源头上避免数据被篡改;经过大数据分析交叉验证,可以验证上下游之间贸易关系的真实性,从而提高资产辨识能力与资产服务效率。通常可以经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提升交叉验证的可信度:一是引入中立的高信用节点;二是使参与验证的主体间存在利益不一致性。当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支撑的,像上文中所提到的数据交叉验证的基础在于各介入方的数据上链。但是,现实生活中多半商业机构都不愿意大范围公开自己的业务数据,所以作为技术基础的区块链网络一定要具备隐私保护能力,同时,为了让上述数据间的交叉验证能够在密文环境下完成,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技术的运用也是很有必要的。生态融合,实现跨生态的共赢每一个区块链网络,都允许被视为一个子生态系统,这些子生态系统通常是以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来作为边界的,但它们之间并不独立,而是会与其他的子生态发生交互,并最后融入到更上层、更大的生态系统中。
上述生态间的融合可以经过区块链的跨链技术来实现,从而在底层打通数据,催化出更具意义的数据应用。企业所处的子生态越多,经过跨链的方法打通生态以后就可以有越多纬度的数据来描画这家企业,帮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去完成kyc和kyb。他从中本聪和比特币讲起,并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最核心的四大技术:点对点分布式技术(p2p)、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共识机制和区块的生成。在我国金融监管反复强调所有的金融业务必须纳入监管的要求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赋能金融机构战略,践行了监管政策的要求,让传统金融机构提升了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达成监管考核指标的能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