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7月9日到14日,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每隔一会儿都要拿出手机,刷刷屏,看看9岁女童章子欣失联案的进展。
奇迹没有出现,死神不请自来。
5天,10多亿人的
7月4日,小子欣被租客以“当花童”为由带走。
原本,按照计划,离家3天后,7月6日就该回千岛湖的小子欣迟迟不见踪影。
许许多多人都在等待她出现的消息,不想,等到的却是最坏的消息。
小子欣的遗体被打捞出来后,她那因生计远走他乡、因婚姻多年不和的爸爸和妈妈,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赶到宁波殡仪馆,和她见最后一面。
只是,陪伴和拥抱,都成了一张过期的车票。怎样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忏悔,也换不回那个单纯善良的孩子。
02
这场悲剧的发生,仅仅源于一次轻信。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小子欣,都不曾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在小子欣爷爷奶奶的眼里,这对陌生租客“看起来很实在很客气”“说话也好,做事也好,看起来都不像坏人”。
而在小子欣眼里,这对陌生男女又是给她买玩具、零食,又是陪她玩游戏。
女租客给小子欣买的玩具
对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陪伴的小子欣来说,这突如其来的关心与照顾让她迅速对这对陌生人产生了好感甚至是一丝依赖。
一家人很快对这对租客放松了警惕,放下了戒备心,轻而易举地为他们提供了作恶的机会。
不少网友在得知小子欣失踪之后,又急又气:
“爷爷奶奶怎么能同意孩子独自和陌生人外出呢?还是去外地!两三天!!!”
“除非直系亲属,否则再信任,爷爷奶奶也不该让他们把孩子带走。”
“这也给广大父母敲了警钟,别再只顾着挣钱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了,孩子的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身为旁观者,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被乡野和轻信桎梏的小子欣爷爷奶奶,面对魔鬼租客的花言巧语,当初缘何不坚定地说“不”。
我们也不忍站在道德的高地,苛责被生活和距离所吞噬的小子欣爸爸妈妈,不管再苦再难,当初都该将这个缺爱乖巧的女孩带在身边。
但是,我们,身在悲剧之外也心怀怜悯的我们,曾是孩子也终将是父母的我们,不必苛责受害者但要时时反思自我的我们,应该秉持的认知是:
这桩悲剧,本质上就是监管缺席的伤痛。惟有不逃避不美化这一点,才能避免更多悲剧重现。
透过此次事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是: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要拐走一个孩子其实是很容易的。
03
拐走一个孩子有多容易?
国外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前,扮演坏人的志愿者事先和家长有过沟通:
“如果我现在去找你的孩子,你认为他会跟我说话吗?还是会直接跑走?”
家长说,我每天都会跟小孩再三叮咛,我确定他不会理你,你可以试试看。
结果,这名志愿者仅仅是观察了女孩一会儿,就猜出了她的喜好。
他牵着一条小狗,很快就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利用孩子喜欢小动物这点,很快和小女孩建立了信任。
他声称他还有其他小狗,但不在这里。很快,小女孩就把她妈妈的话抛诸脑后,跟着志愿者离开了。
同样,这名志愿者利用相同的方法,对许多孩子进行实验,结果无一例外。
小狗、甜甜圈、玩具、玩偶,只要能准确抓住孩子的喜好,就能快速建立信任,然后带走孩子。
同样的实验,在国内也有过。
在湖北的某街头,志愿者跟小男孩套近乎,“你还记不记得我就住在你奶奶家的附近,是你奶奶的邻居?”
一开始,小男孩并没有理会志愿者。
志愿者使出了第二招,从兜里拿出一根棒棒糖:“你吃不吃糖?我这里有糖。”
结果,小男孩还是说,我要在这里等爷爷奶奶。
志愿者说,那我们边吃糖边等好不好?
这时,小男孩放下了警惕,问,这是什么糖。
志愿者把糖递给小男孩,说,你爷爷奶奶怎么还没来,我带你去那边找找吧。
就这样,拿到糖的小男孩就被带走了。
此后几组实验,无一例外,只要快速和孩子建立信任,孩子就会如愿和你离开。
类似的实验,央视也做过,结果显示,50个孩子里,有42个是可以被成功拐走的。
这个数字几乎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参加
有没有发现,在这些实验里,大部分的家长都抱有一种心态:
我平时教育了很多,我的孩子不会这么容易被骗走的。
说到底,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过放心,也就是大家口中讲的“心太大”!
然而,结果却出乎她们的意料之外。
曾经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孩子是不会举一反三的,你让他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但是你没说过不能玩别人送的玩具,所以人贩子送玩具,孩子就跟着跑了。
其实,在面对这些别有用心的成人时,你教育得再多,孩子始终都是孩子,经验阅历心机这些几乎不可能比得上成年人。
在章子欣遇害事件里,两名租客都可以从爷爷奶奶手里把孩子骗出来,你说,如果没有大人在旁,是不是就更加容易了。
所以,不要让孩子独自留在某个地方,不要把孩子随便交给别人,不要轻易让孩子脱离视线范围,是每个当家长应该有的思想觉悟。
04
无论是前不久刚发生的“新城控股集团董事长猥亵9岁女童”事件,还是此次的“杭州9岁女童被租客带走”事件,这些悲剧事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
监护人的监管不到位。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各方面能力都还很薄弱,他们无法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个世界,所以需要父母的监护,需要父母的陪伴。
今年3月,宁波一对夫妇有事外出,将5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留在家中。
小男孩为捡鞋子爬到阳台外的雨棚上,却再也翻不上来,急得大哭。
里屋的姐姐听见后,急忙搬凳子站上去,半个身子探出去,努力抓住弟弟的手。
只要一个不小心,小男孩随时可能坠落。还好消防员及时赶到现场,在千钧一发之际将小男孩拽了上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因大人的监管不到位而险酿悲剧的事件比比皆是。
今年,广东珠海明珠火车站,一名女童不慎掉进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缝隙。
然而此时她的父亲正在低头玩手机,丝毫没有察觉。
孩子大哭并喊叫着“爸爸”,周边人群见状,连忙提醒列车员“先别开车”。
最终列车被暂停,女童被顺利解救。
意外就像那无情的海水,一旦家长放松警惕,它就会一个大浪拍来,把我们的孩子卷走。
每一次父母的监护不到位,都可能是孩子的血和泪!
正值暑假,假期也是意外事件的高发期,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家长们一定要引以为鉴。
作为父母,增强对孩子的监管,是保护孩子的一道防火墙。
下面几个提醒给爸爸妈妈们:
1、不要把孩子单独留下。包括校门口、小区里。不要觉得这些地方人多就安全,要知道,人多也意味着鱼龙混杂。
2、不要将孩子放心地交到你自以为的“熟人”手中:比如小区保安、邻居奶奶、单位同事、租客。要知道,许多拐卖都是熟人作案。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孩子的安全,对“熟人”亦不可放松警惕。
3、不要在朋友圈频繁晒孩子
妈妈们常常在
夏克立分享道,自己会和女儿夏天约定安全密码,如果有叔叔阿姨说对了安全密码,那么他们就真的是爸爸妈妈请来帮忙的,如果没有说对安全密码,就坚决不能相信。夏天显然是受到了夏克立有效的指导,对陌生人勇敢说“不”,避免了潜在的危险。
5、和孩子演练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陌生人提出一些看上去十分正当的理由,比如,“我是来收电费的叔叔,请打开门缴费,不缴的话你家里就停电了”,孩子涉世不深,往往不知怎样拒绝。
家长与其抱怨孩子安全意识薄弱,不如经常和孩子演练起来。假设出种种情况,比如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快递员过来送货让你开门,你要怎么做?假如学校门口有一个老人向你问路,你该怎么办?总之,家长要把遇到可疑人等的具体方法教给孩子,而不是单单“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简单一句口号。
6、让孩子熟背家庭住址、父母电话号码。
7、让孩子走到你的前面。让孩子走在前面可以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如果到人流密集的地方,要紧紧拉着孩子的手,防止被人流冲散。
一旦发现孩子走失,请立刻报警!网传儿童走失不到24小时不能立案,是谣言!
搜寻走失的孩子,推荐用“十人四追法”,搜寻范围在2公里以内,分为粗细两层。粗寻安排4个人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沿着大路去找,细寻派4人分别去汽车站、火车站拦截,还要2个人一个在家留守,一个报警。
为了迅速找回失踪的孩子,警方也在调动力量。2016年,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投入使用。“团圆”系统是一款全国6000多打拐民警内部使用的软件。
“团圆”系统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
当家长发现孩子失踪,向警方报案后,受案民警审核后立即登录“团圆”系统上传案件资料,包括失踪孩子的姓名、年龄、衣着打扮、走失地点。
随后,系统将以事发地为坐标,向特定范围内的警方以及包括
今年6月2日,“团圆”系统上线满3年,系统共接到儿童失踪案3978件,找回3901个失踪的孩子,找回率达到98%,“团圆”系统也因此堪称人贩子的克星。
孩子是赐给每个家长的珍宝,我们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任何一丝的伤害。
05
为人父母,责任如山。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伴侣之间,更适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
当孩子的风险防范能力还不高时,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时刻待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对于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存在着危险。
愿每个家长都能为孩子将危险性降至最低,为他们撑开一把遮挡暴风雨侵袭的巨伞。
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快乐地长大!
部分素材来自:闲时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