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家的微博都被周杰伦给刷屏了
而他是怎么被刷屏的,说来还真有点儿意思。
源于有人问周杰伦为什么没有数据,演唱会门票还那么难买?
这一问,很多人先觉得可笑没必要,再到玩的不亦乐乎。
这群以80、90后为主力的粉丝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温热的保温杯、抱娃的胳膊,拿起手机打开微博, 像老年人学习用手机那样,学习如何为偶像应援、发超话、做数据。
于是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打榜,从怎么打?到学习教程、再到通俗易懂的打油诗,以及各式致敬青春。
一边哈哈哈哈觉得真好笑,一边又给杰伦哥哥贡献数据。于是有了#周杰伦粉丝被迫营业#这个话题。
更有趣的是,周杰伦本人并没有微博,然而这并不影响大家为他打榜,甚至各路明星大咖也纷纷为杰伦站台。包括我们共同的偶像王潇,也给杰伦打榜了。
是的,流量见高下的时代,很多观众忘了,明星的吸引力,主要靠的应该是水平。
而我们想要说的是:“我们不是想争第一,而是想争第一的时候就能争第一。”
周杰伦火遍大江南北的那个年代,无疑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如今每当听到那个阶段歌手的歌曲,都能立刻将人的思绪拉回到华语唱片的鼎盛时代。很多人称之为“神仙打架的年代”。
与之同期的潘玮柏、林俊杰、蔡依林、张韶涵、梁静茹,SHE、五月天等众多歌手
犹如盛唐时的诗人般百花齐放。
以至于在那个年代,我们不得不给歌手们冠以不同类型的title来略微区分,唱跳rap潘玮柏、亚洲舞王罗志祥,创作才子林俊杰,舞后歌后被蔡依林和萧亚轩争的不可开交。
以至于许嵩这类歌手很难被发现,甚至被称为“非主流”。
即便是大家现在熟知的演员刘若英、郭采洁、杨丞琳其实都是唱歌功底极强的歌手。
那时出道的歌手甚至仅靠自己就能包办一整张专辑,还能让听众感受到不同的风格。
其中既有能同时驾驭R&B、乡村音乐和中国风的周杰伦:
也有能将昆曲和管弦乐相互融合的王力宏:
还有被称为“行走的CD”,唱作才能俱佳的林俊杰:
有苦于自己没有天赋,却在每次出唱片时,都要苦练一项让人耳目一新的绝技的蔡依林:丝带舞、艺术体操、鞍马、高空吊环(翻糖蛋糕)……
那时的华语乐坛百花齐放,大家拼天赋、拼舞台、拼才艺,听众们分不清谁比谁更强,只会觉得大家各有特色。
那时的追星很简单,没有流量这一说,更不存在刷数据,电视剧或歌曲大热就是真的大热,评分多少就是多少。数据是真实的,偶像是真诚的,粉丝与偶像的距离很远,对他们的私生活了解少之又少。想要了解,也只能通过他们的作品。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偶像演了什么电视剧,发了什么新专辑,至于她有没有整容、和谁公布恋情、今天的造型美不美,那是他们的自由。哪里有什么反黑、打榜、刷话题。
现在网络发达了,娱乐圈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了。70后80后的艺人大都被潮流冲走,95后00后的艺人成了流量的最大入口。
但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管过了多久,都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经典。十多年前流行的歌曲,到现在传唱度依然很高,足以证明音乐人的用心。不是说现在的音乐人不用心,只是太容易被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了。
这个年代很浮躁,真正沉下心来打磨作品的人很少。
只有那些年,网络不那么发达,买不了热搜,雇不了水军,刷不了数据,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凭借实打实的能力,一点捷径都没有。
十多年前的音乐,不论哪个歌手的歌,放个前奏,相信人人会唱两句,我们把这些音乐从复读机的磁带,传到了MP3、MP4,CD机,再到手机……
十多年后,我们不再愿意为偶像打榜,似乎大家更愿意为他们打钱,不变的是,我们的热爱还在。
谁还没有年轻过呢
张学友开演唱会一度为警力贡献逃犯,以至于轰动到去哪座城市哪座城市的警力就严阵以待,大家亲切地给他起了“逃犯克星张学友”的title。
每年四月一日,刷的最多的是悼念哥哥的歌曲或图片,似乎大家已经忘了那天叫“愚人节”。
从当年小虎队的《爱》传遍大江南北,人人会唱人人会比划手势。再到如今的TFboys 多方位发展,如今的粉丝,不惜一切代价为他们打了“海陆空”广告。
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罢了。
大浪终将把我们淘去,可没有人不曾年轻。
我们尊重时代,但更尊重经典。
趁早福利:
留言点赞前三名每人送周杰伦定制遮阳伞一把。
文字:婷子
编辑:婷子
图:网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