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IGITIMES洪焕周
对于影视界来说,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可说是全球首屈一指,强大的幕后团队把不可能出现在真实世界事物搬上大银幕,惊艳的特效总在影迷眼前为之一亮。不过近年来好莱坞也拍出许多不卖座且评价差的电影,为打中观众的喜好,好莱坞片商打算利用AI技术,来决定要拍哪种类型的电影。
目前洛杉矶新创Cinelytic专为电影制片商提供AI分析服务,能借此来研究历年来的电影数据库,并将电影主题和演员信息进行交叉参考,进一步预测不同剧本以及演员对票房的各种影响。
Cinelytic CEO暨联合创始人Tobias Queisser表示,若电影是以艾玛·沃特森(Emma Watson)作为主角,可以透过Cinelytic软件系统把主角换成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来看出票房会有怎样的表现。
Cinelytic的AI技术能设计出不同场景,以客观角度比较演员,再以此分析哪位演员有更好的表现。
据了解,Cinelytic并不是唯一一家将AI技术应用于影视业的公司,这几年来AI新创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比利时成立于2015年的Book利用算法分析剧本是否能够卖座,准确率高达86%,而电影业的获利预测正确率只有44%;另家名为Pilot的公司也提供类似的分析,据传可在电影首映前预测票房长达18个月。
部分研究人员指出,此类型的AI技术仍存在缺陷,算法也相当保守。因AI系统透过分析过去的数据来学习,无法了解将来会出现哪种类型的流行文化或品味变化,这也是整个AI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导致AI偏差等问题,将想法和性别、种族不正确地连接。
例如Book对2017年电影预测发生错估的案例,软件系统虽正确预测《逃出绝命镇》(Get Out) 成功获利但完全低估票房,预测5600万美元,最终票房直逼1.76亿美元,被影迷看称年度最精彩的恐怖片。
尽管AI预测在好莱坞渐渐成为一股热潮,但于电影界尚未被广泛使用。Book指出,在一个结合影音的创作却使用冰冷的算法来预测获利,部分人士认为伤害艺术价值。有些好莱坞电影公司虽然与Book合作,但要求签署保密协定,不希望让观众知道他们使用AI以及机器学习技术。
不过,串流媒体对于新兴AI技术的态度更为开放,Netflix独立影片《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和一些指标性影集就是利用影像算法所制作而成,以迎合全球消费者喜好,进而提高点阅率,该公司表示每年能省下10亿美元的成本。
而这些AI公司接受The Verge采访时,都表示拒绝预测即将上映的电影,且关于这类型的学术研究又特别少,AI是否比人类决策更精准,还有待商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