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储蓄率支撑了双十一的高消费?
周二,在主题为“预测与战略”的财经年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十年前中国的储蓄率为50%,时至今日,我国储蓄率虽有所下降,但仍有45%水平,继续保持全球储蓄率最高国家桂冠。
这似乎完全符合常理,因为储蓄足够多,我们才敢放肆买买买。前两天,大部分朋友都参与了一个千亿级别的项目——电商双十一大促。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天猫双十一成交总额2684亿元,同比增长25.7%;京东成交总额2044亿元,同比增长27.9%。
据央行数据统计,双十一当天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7.79亿笔、金额14820.70亿元,相当于全国每人下单超过1笔,人均下单1000元!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90.03万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双十一相当于去年GDP的1.65%!
有分析认为,正是有着45%的全球第一高储蓄率的强力支撑,才造就了双十一庞大且惊人的交易量。
超五成年轻人“没存款”
看样子,我们国人真都挺有钱的,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据天猫大数据统计,双十一最大的“剁手党来自”职场人,特别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化职场人更是占到超半数的席位。
但有趣的是,在另一份权威统计中,储蓄率冠绝全球的我国,却有超五成的年轻人“没存款”。
2018年,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曾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指出中国35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有56%的人未开始储蓄,而在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每月平均储蓄仅1389元。
这份具备一定权威性的报告还显示,在这批年轻调查对象中,有38%的人表示没想过为养老做储蓄,只想好好活在当下。
为什么年轻人攒不下钱?请相信,不是我们不想攒——父母辈秉持的节俭、储蓄的好习惯,对我们可谓耳濡目染,之所以攒不下钱,很大程度是因为生活成本的问题。
2018年6月,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之一的“美世咨询”发布了全球生活成本排名,内地的北上广深悉数上榜,其中上海、北京分列第7和第9,深圳、广州分列第12和第15。
曾有人分析,一名典型的月收入1万的北漂,一个月的正常花费大致如下:
收入10000 - 房租3500 - 吃饭2000 - 水电费200 - 日用品200 - 交通费300 - 手机话费100 - 社交200 = 3500元,这还没算买衣服鞋子,以及男生抽点烟喝点酒,女生买个化妆品的钱,如果再旅个游,一个月下来能攒1000块就算不错了。
怪不得央行二季度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金额已达到800亿元。不透支,根本不够花啊!
尤其在最近双11越来越疯狂的背景下,花呗、借呗、白条等透支消费工具成为花钱必备,一定程度上也是迎合了年轻人的透支需求。
实际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似乎与美国越来越像。有机构做过一个调查,称60%的美国人存款不足500美金,成年人中仅41%的美国人存款超过500美金,换算过来也就相当于3500元人民币,更何况美国人均收入比我们还要高出很多。
我们的父母辈习惯储蓄,一是因为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少、需求低,没什么可买的;二是因为没有理财产品,更别说去做投资;三是社会保障相对不足,存钱为防病养老。
现在,上述三条已得到极大改善。想买啥上网搜,没有买不到只有买不起;理财产品琳琅满目,胆子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夸张;社保养老体系也已相对健全。但我们的储蓄率依然居高不下。
总之,一方面是国人储蓄率达到惊人的45%,另一方面却是56%的年轻人攒不下钱,却仍乐此不疲地透支消费。
我们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