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国
2019/05/19
助
残
日
今天是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
一起来看温暖的助残故事
送教上门 关爱“折翼天使”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每天去学校上课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潘扬却不行。因为生活无法自理,他不能离开家门,甚至不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朗诵、书写,但他同样渴望学习、渴望课堂。“送教上门”给这样的特殊孩子送来了希望。
早上九点半,桐乡市第三中学教师钱旭如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濮院镇永乐村村民潘月良的家中,给他患有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的儿子潘扬上课。
课程开始前,钱老师例行检查上次布置的抄写作业。有的做了、有的忘了,有的对、有的错,钱老师耐心地逐个检查,并指导潘扬订正。 “没关系、慢慢来、不要紧”是这个特殊的课堂上,钱老师经常会对潘扬说的话。
潘扬今年22岁,由于早产导致先天神经发育不良。虽然父母带着他遍访名医、多番治疗,但长大后的潘扬依旧患有肢体残疾,智力也只相当于6岁的小孩。
考虑到孩子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限制,潘月亮不得打消送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的念头。但他也不想彻底放弃孩子的文化教育,于是一直坚持抽空自己在家教,无奈能力有限、收效甚微。
2011年,我市教育部门正式启动了重度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第一次有老师敲开了潘月良的家门,给潘扬在家中上课。随着六年小学课程的结束,中学老师钱旭如接过了接力棒。
通过钱老师两年来的努力,潘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最近还熟背了乘法口诀表。而除了基本的文化课程外,钱老师还鼓励潘扬平时多画画、看书。这些画册、彩笔、画板,都是钱老师和同事特地给潘扬买的。
在钱老师细心地教导下,潘扬的性格渐渐变得开朗,也更愿意与人交流了。每次老师来上课前,潘扬都会让爸爸帮忙,给他洗澡换新衣服,郑重地在家迎接老师来上课。
潘扬的父亲 潘月良:
“非常感谢老师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来上门送教,有时候还贴钱买文具送给孩子,真是太感谢了。”
钱旭如说:
“希望扬扬能够重视生活自理方面的锻炼,多掌握一些生存技能。我也跟他说了很多,以后爸爸、妈妈、奶奶年纪大起来,照顾不了的时候,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无私助残 两代人的坚守
两代人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父女接力为精神残疾的邻居遮风挡雨数十年,这样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桐乡。
沈永梅,今年49岁,河山镇河山村良村人,现居住桐乡。这天吃过午饭后,她便从桐乡赶到河山,要给有精神残疾的邻居沈红英买双鞋。
沈永梅和沈红英是同一个太祖父的后代,两家又是邻居,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前些年沈红英母亲去世,留下了精神残疾的沈红英一人,沈永梅便主动担起了照顾沈红英的责任。她每周都要赶一趟河山,为沈红英补给一些生活用品。
“这双不错,给我拿一双39码的。”顺利买到一双轻便、耐穿的鞋子给老邻居,沈永梅很高兴。
商店老板潘红烂说:“永梅总是来给红英买衣服、鞋子,钱也全是她自己拿出来的。”
因为沈红英不便外出,生活所需全靠沈永梅一人为她采购。买完衣服,沈永梅又去了菜场,买齐一周的食材后,她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沈红英家。
事实上,沈永梅并非第一个照顾沈红英的人。20年前沈红英父亲去世,留下了孤苦无依且都有精神疾病的母女俩,是沈永梅的父亲沈英江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她们生活起居的重担。
而2013年沈英江去世后,女儿沈永梅便接过了父亲助残的接力棒。在2015年沈红英母亲病逝后,沈永梅对沈红英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
为沈红英办残疾证和低保,带她看病、请看护……沈永梅把沈红英当挚亲一样对待。为了方便联系,沈永梅还给沈红英买了手机,教她拍照、传讯息、打电话。
沈红英发病的时候,谁也不见,但只要沈永梅敲门,她都会应答。沈红英心里最明白沈永梅的一颗真心,她无以为报,除了信任和依赖。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并非易事,在沈永梅眼里,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从小我爸爸经就常给他们买东西,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帮助他们,所以我就觉得帮助他们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二十多年来,她和父亲用自己真诚善良的心、朴实的行动书写了两代人接力助残的爱心篇章。
沈永梅说:
“因为她上没有父母、下没有子女,我现在已经把她当作我们家里的一份子了,平时多去关心她一点、帮助她一点。只要她心里能够想着还有人在关心我,那就够了。”
扶残助残 有爱桐乡
在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市领导盛勇军、于会游、潘川弟分赴各地开展“全国助残日”走访慰问活动,向全市广大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诚挚问候和关爱。日前举行的桐乡市庆祝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暨“最美助残人”表彰会上,还对“最美助残人”和“最美助残单位”进行了表彰,以此学习他们为残疾人默默付出、用小善诠释大爱的精神。
一个个真实温暖的故事,一张张质朴善良的面孔……感谢每一个有爱的桐乡人,用勤劳、善良和智慧给残疾人带去了亲人般的照料和帮助,为推进扶残助残工作树立了榜样,为文明市创建传播了正能量!
本文经桐乡广电独家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倪安婷、陈惠洁、杨雪柔
编辑:孙一聪
责编:徐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