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免疫学家曹雪涛被指论文涉嫌造假一事,引发关注。按最新消息,被质疑的论文超过40篇。
对此,曹雪涛回应称,已将此事列为“最高优先事项”,立即采取措施调查,仔细检查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同时,他也表示,“我仍然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
面对质疑,曹雪涛的态度,无可指摘。但必须承认,积极地调查,及时、公开地回应质疑,是拨开真相云雾、定分止争的唯一路径。
目前,曹雪涛和相关作者已对5篇被质疑的论文进行了回应解释。针对解释,“举报者”伊丽莎白·比克认为,一些疑虑已经化解,但仍有绝大多数的质疑待解答。显然,全面回应这些质疑,还需要时间。
作为学术权威和知名大学的校长,曹雪涛的论文图像真相如何,兹事体大。虽然被质疑的论文,并非曹在主持南开大学期间发表,但是这些学术成果是成就曹雪涛的重要基石。所以,最终的调查结果不仅关系曹雪涛个人的学术声誉,也关乎南开大学、中国工程院,乃至中国科学界的形象。这背后涉及的学术诚信问题,必须严谨对待。
考虑到质疑涉及的医学免疫学问题,远超普通公众的判断能力,需要同行专家才能作出专业的判断,有必要重申,此事到底是重大学术丑闻还是子虚乌有,在权威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轻易下判断。
这也是“举报者”伊丽莎白·比克坚持的态度。她多次强调,很多重复也许只是“诚实的错误”,是否造假取决于进一步调查。实际上,在她针对过去20年国际上40种期刊20000多篇论文的研究报告中,有3.8%的论文、共计782篇图像存在问题。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半是有意为之,一半则是“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以曹雪涛2018年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一篇论文为例,两张流式细胞仪实验图像完全一致,每张图像的百分比也一致,这有着“诚实错误”的可能性,可能同一个图表插入了两次。
简单地说,出现疑似造假的现象,成因有“有意”或“无意”两种可能。诚然,即便不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即超过40篇论文都是“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也说明其在领导和监督实验室上存在诸多问题,但两者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目前,曹雪涛已经启动对所涉论文的调查,这还不够。因为“自己调查自己”,难免陷入自说自话,不足以回应质疑。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工程院工作人员表示,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这是应对质疑的正确态度。只有行政主管机关、学术权威机构组成独立的学术委员会来调查,甚至邀请国外专家共同参与,核查所涉及文章的原始数据,交出一份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报告,才能廓清真相。在此之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让子弹继续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