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啥?” “沙拉吧…”
几轮类似的对话过后,两家以卖沙拉为主的轻食餐厅,出现在了胖老师外卖 APP 的推荐里。
然而认识胖老师的人都知道,以可乐+肉食为生的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吃沙拉,连搜索的可能性都无限接近于0。
而在这轮对话之前,他外卖 APP 里的系统默认推荐里,还是“南京大牌档”、“黄焖鸡米饭”和“肉夹馍”们的天下。
发生了啥?难不成胖老师的生活习惯,连外卖 APP 都看不下去了?
“监听门”曝光,美团们如何甩锅?
事情的源头,是昨天(3月18日)《IT时报》的一篇质疑美团和饿了么窃听用户对话报道。以几位网友的亲身经历为出发点,记者针对这两款外卖 APP 的隐私问题,做了一项长达三个月的跟踪测试。
结果就是开头呈现的这样——
不论安卓还是 ios,只要你在日常对话中提及某种食物,此后数小时内,相应的商家总能神奇地出现在 APP 的推荐位里。“读心”准确率之高,让人很难分辨这是大公司们“隔墙有耳”,还是“孕妇效应”在作祟。
其实,自打各类带着麦克风和录音功能的电子设备,成为连接个人生活与世界的主要途径后,我们在线下进行的“隐私对话”还能有几分“秘密”可言,就一直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地带。
近几年来,互联网公司的“监听门”实锤频发。虽然早已放弃了在大数据时代做个“透明人”的“妄想”,但“监听日常对话”几个字一出,还是会让神经日渐麻木的我们不寒而栗。
这意味着,即便在后台杀掉了这些应用,但只要你有手机,就无法摆脱无数双耳朵 7/24 地监听着你的生活,什么感觉呢?
你和女票的日常,APP 可能比你都门清儿,甚至还能从长年累月积累下的“大数据”中,总结出你们最喜欢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