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四五枪客
88式狙击步枪
中国军队一直使用"神枪手"来泛指所有擅长射击的射手,“狙击手”的称呼是随着美国M24和M40, 奥地利SSG69等高性能狙击步枪的概念一起进入中国的。中国的狙击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仅是狙击手,狙击步枪的发展更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目前,中国现役的狙击步枪有79/85式狙击步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 都属于精确射击步枪的范畴。据参加过多种轻武器定型实验的李建军回忆:我国的88式狙击步枪在实验过程中的精度在0.5密位左右,而他曾经用85式狙击步枪在100米距离上打出5发弹12毫米的散布。
公开资料显示
国外狙击步枪的100米距离上散布大多在20毫米以下;美国军队和警察的狙击手在经过远程狙击训练后才能够在300码(270米)的距离上打出小于一英寸的散布,可见,88式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在国际中也是不错的。
88式狙击步枪,又称QBU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是中国国产的制式狙击步枪。QBU-88式狙击步枪全重4.2公斤(这在世界名国军队现役的狙击枪中最低),全长920毫米,瞄准基线长394毫米,弹匣容量10发,装配的白光瞄准镜重650克,最大放大倍率9倍。
其实事实上,88式原本就不是一款被作为狙击步枪而设计的,其实际上是一款DMR(精确射手步枪),这种定位类似俄罗斯(苏联)的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
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狙击手,这种精确射手步枪被配发到班组里面,由射击水平较高的士兵使用,而这样的士兵被称为“DM”。DM的任务仅仅是在班组进攻的时候提供最远800米的中距离火力支持。但是,在我国军队的装备序列中,由于缺乏专业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因此88式狙击步枪在中国军队中确实是被当做专业狙击步枪使用的。
88式狙击步枪在安排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时,根据成年人体尺寸标准地确定了有关参数。其中优先确定瞄准装置的位置。瞄准镜眼罩到抵肩的合适距离是190~200mm,确定为195mm;表尺照门距离抵肩为245mm;
因为是无托结构,这个距离较近,宜采用觇孔,对觇孔的大小试装了1.1mm×1.1mm,1mm×1mm,0.8mm×0.8mm 3种小方孔,经部队使用试验确定优选为0.8mm×0.8mm;贴腮高度按人机环设计要求范围是50~75mm,为使用瞄准镜不致过高,使全枪质心接近枪膛轴线,最后,确定为51mm;表尺8个码的贴腮高度为50~53mm。
QBU-88式
88式狙击步枪卧姿射击训练
扳机到抵肩的距离:
这一距离对射手操作省力是极为重要的。因为88式狙击步枪是无托结构,握把与扳机要放在弹匣的前方,这就使得此距离过长,操作费力。
为缩短此距离,使握把与扳机尽量靠近弹匣,所以采用直弹匣,以减小弹匣的总宽度;并将安装方式改成直插式,以减小装配距离。这样按照中国人的一般臂长,优化握把与扳机到抵肩的距离为365mm;并合理选择握把的形状,周长104mm,与枪膛轴线的夹角65°,使射手握持舒适省力。
▲外军试射88式通用机枪
一般拉机柄均设置在枪机框上,由于是无托结构,拉机柄距抵肩距离太近则操作时使不上力,根据全枪的布局,枪机组件采用短导轨长导引,枪机框以一长管伸展到前方,在导杆上作辅助引导,拉机柄设置在枪机框前端长管的右前方,拉机柄距抵肩375mm,使装填操作自然省力。保险设置在机匣后下方,左右手都能操作。
优势:
88式首创小口径枪弹用于狙击步枪的先例,口径小,而且威力大、精度好。
该枪使用的88式5.8毫米机枪弹是在1994年设计定型的,同时适用于机枪和狙击步枪,方便弹药供应。部队实地测试对比发现,在800米内,88式5.8毫米机枪弹的侵彻力和射击精度都明显超过了使用53式7.62毫米枪弹的85式狙击步枪,同时也超过了俄罗斯SVD和以色列伽利尔狙击步枪。
▲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我军使用88式通用机枪进行射击
由于5.8毫米机枪弹初速高、弹头存能大(枪口动能达到1987焦),在1000米距离上还能够100%穿透3毫米厚的A3钢板,88式特别适用于中远距离精确打击穿戴防弹衣和头盔的单个敌人。
缺陷:
当然,88式狙击步枪的部件和附件也有一些缺点,最主要就是两点。一是通条是由多节连接而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样连接的通条并不是呈直线状而是看上去弯弯曲曲的。用这样的通条擦拭武器会容易磨损枪膛。而对于追求高射击精度的狙击步枪来说,磨损枪膛的后果不言而喻。
二是88式狙击步枪的消焰器虽然消焰、消声效果好,但是制造比较单薄,枪口碰撞到硬物后消焰器容易变形。而枪口装置的变形会使中间弹道受到扰动,对于射击精度是有不利影响的。
作为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狙击步枪,88式狙击步枪综合性能相对以前的85式狙击步枪有很大的提高,但88式狙击步枪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果能为88式狙击步枪研制可拆卸的消声器和亚音速弹药,并保证200米以内精度,在执行反恐怖、反暴力案件任务时将会更加有利。
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此声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