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闸蟹的季节马上就要过去,“吃货”们都抓紧最后的时机大快朵颐一番。
但是,这些餐桌上美味的湖鲜海鲜也可能变为残忍的凶手,它们张牙舞爪刺破皮肤,悄悄把致命的细菌带到人体内……
杭州一位60多岁的王大伯(化名)就因为手指被虾刺伤,感染了杀伤力极强的“超级细菌”,最后抢救无效去世。
“超级细菌”蔓延全身
多种抗生素全都无效
王大伯到达浙大二院急诊时已经神志不清,处于休克状态,右腿肿胀得厉害,上面布满紫黑色的瘀斑。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脏器衰竭,他马上被转到重症监护室(ICU)。
家人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好端端一个人,突然就发热、昏迷,住进了ICU。经过医生耐心询问,他们才回忆起一个重要的线索——三天前王大伯在菜市场买了虾,回家处理时好像刺了一下手指。
听到这里,医生立即警觉了起来,他们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细菌的名字:“食肉菌”。
这种细菌容易通过水产品传播,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和下肢张力性水疱以及皮肤肌肉坏死,进展极为迅速,死亡率超过50%。
于是,ICU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了细菌培养,1天后的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猜测,患者感染的就是“食肉菌”。
综合ICU须欣医生表示,“食肉菌”全称为“创伤弧菌”,常见于贝类、虾蟹等水产品中,往往通过生食带菌水产或者肢体破损创口接触细菌导致感染。
尽管绝大多数抗生素在体外对创伤弧菌都是比较敏感的,但是,王大伯的病情依然直转急下,食肉菌疯狂在他体内蔓延、扩散,三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也根本压不住。他的右腿上出现大量水泡,肌肉组织迅速坏死,皮肤发黑,快速进展为坏死性筋膜炎……
经过全院多学科讨论,医生一致认为患者需要进行减压手术,缓解压力。当晚,王大伯被推进手术室,尽管做了充分的清创,但他还是出现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抢救无效去世。从急诊入院到去世,仅仅三天时间。
综合ICU主任黄曼教授分析,除了创伤弧菌本身侵袭性非常强之外,患者既往患有脾功能亢进症,平时白细胞、血小板的数值就比常人低,所以自身抵抗力不高,无法抵御强敌的入侵。
王大伯并不是个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发布“预警”,短短一个月内,该院已接连收治了4名创伤弧菌患者,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广东一男子右手被太阳鱼刺扎后,在医院被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2012年,台湾一家庭主妇买活虾犒赏家人,没想被活蹦乱跳的虾刺了一下右小腿,竟感染创伤弧菌,进行截肢手术仍不能阻止败血性休克,最后不幸身亡。
2016年,广州市海珠区一名75岁黎姓老人,在杀螃蟹时不慎右手虎口被蟹钳钳伤,导致伤口被食肉菌感染而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短短三天病情迅速发展,虽经过右上肢截肢抢救治,最终还是无力还天。
注意!
海洋创伤弧菌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脓毒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比如王大伯)。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这几类人尤其要当心
01患有肝病
如果平时经常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的人,在接触细菌时容易被传染。原本患有肝病,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容易被感染的高危人群。酗酒的人属于高危人群。
02患有慢性疾病
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疾病,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均后果严重。
03患有遗传疾病
本身患有遗传疾病,如遗传性血色沉着病,感染后后果不堪设想。
04本身免疫力弱
免疫力强的人,就算体内进入了细菌也能做一番抵抗,将细菌驱逐出去。但免疫力弱的人,就容易被细菌占上风。
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1. 避免生吃海鲜,食用前要将海鲜煮熟煮透。
2. 避免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3. 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挖螺的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套靴。
4. 在挑选或者清洗海鲜时,尽量戴上手套,防止被尖刺部位扎伤。
5. 生吃海鲜或被海鲜产品刺伤后,要注意小心观察 ,一旦出现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等情况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浙大二院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