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早期主张的个性解放,到了晚期,这些主张和观点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欲望和天性不受约束后,最后导致道德沦丧、私欲膨胀,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秩序和伦理观。作者莎士比亚目睹了这种变化后,对人文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反思,这直接影响了他笔下哈姆雷特的性格,使之变得动摇:从相信人的善良美丽到认清人性的恶劣,从而也影响了他的复仇计划。
哈姆雷特觉得既然人性是邪恶的,仇人克劳狄斯杀死他的父亲篡位并不是孤立现象,这样杀死一个克劳狄斯是没有意义的,应该需要和所有人做斗争,也包括他自己。这样一来,哈姆雷特开始进行严峻的思考,在上下求索中他变得迷茫、延宕、焦灼。
既然可以概括哈姆雷特的性格,为什么还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呢?这就涉及到文学常识中叙事作品的几个概念了。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完整的文学艺术作品。叙事作品包括叙事的语言、内容和动作。叙事动作是指讲故事的这种行为。作为语言的交流活动,叙事动作其实包含了6个参与者: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接受者、隐含读者、真实读者。这里着重说一下叙述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是讲述出作品中语言的人,叙述者只是隐含作者所安排的一个操纵文本的代言人;接受者是指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倾听故事的人。很多作品中能看到接受者在叙述中被明显的提出来,比如:各位看官,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说《水浒传》中的李逵。这里的“看官”就是接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