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东涛 原创 首发
现在人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保健意识,家里都会常备一些补气血的药,比如党参,黄芪,人参,西洋参等等,既然是药品,能不能随意吃一点呢?答案是否定的,药是给病人吃的,《黄帝内经》上说的很明白,养生不是靠药物,只要大家做到顺应自然,饮食有节就可以身体健康;并没有让大家大吃补药,饮食丰盛。
下来我们说说补气,补气的人首先应乏力,短气,懒得动,舌色淡,脉也跳的没有力量,这才符合气虚的特征,有此类特质的朋友,可以适当吃一些补气的 食物或者药物。
今天我们着重说一说党参和黄芪的区别,为何说他两?因为物美价廉,价格不贵,效果也很好。
黄芪 甘,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用法用量9~30g,邓铁涛老先生大剂量可以用到60到200克。
党参 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内服:煎汤,6-15g。
从两者功效对比,可以看出,1黄芪走表,党参走里。2黄芪偏温,党参性平,3黄芪可以补气利水,脾虚夹湿的患者更适合。4黄芪擅向上走,可以治疗中气下陷,党参守中焦,守而不走。
所以气虚自汗的患者,属于表气不足,脉浮缓无力的,适合用黄芪;属于中气不足,脉沉缓无力的,更适合党参,人参亦可。
气虚偏热,脉数而无力的,不太适合黄芪,炙黄芪更不行(可以和知母合用,平衡黄芪的热),党参性平,较为合适,西洋参更适合,但是价格偏高。
气虚夹湿,伴有水肿,大便不成形的患者,黄芪更适合,党参不能单独用,如果加茯苓,白术等可以用。
中气不足而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的,黄芪更适合,但是气虚化热的必须加知母等滋阴药,也可以适当加入党参,助黄芪补气之力,补中益气效果不明显的,可以加山萸肉,杜仲,熟地补益肾气,所谓中气不足,日久必殃及肝肾,所以必须要留意地基的稳固,补益肝肾气,往往可以助中气上升。
黄芪擅补气通络,对于气虚导致的身痛,皮肤麻木,面瘫,银屑病效果很好,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党参守而不走,对于气虚不足于里的,脏腑功能下降,比如胃气虚的消化不良,膀胱气虚小便失禁等属于脏腑气虚的,党参更加适合。
但是两者往往相须为用,表气虚者,里气也不会太足,服用黄芪补气而走,必影响和调走了里气,为了防止里气虚,可以适当加入党参,守而不走,比如补中益气丸;里气虚,也会波气表气,所以适当加入黄芪,可以补充表气,同时黄芪比较外向,可以让守而不走的党参赶紧发挥作用;但是必须有个重点,谁是男一,谁是配角,还是要辨表里,定动静,欲上下,才能更好使用党参和黄芪。
以上仅是作者在临证之余的些许心得,如有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指正,相互学习,非作者同意请勿在其他平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