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的4K修复版终于在内地上映。这部电影由意大利国宝级电影大师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于1998年搬上银幕,至今享誉无数。咖爷在这场时隔21年的重映中,也读到了关于这部电影新的答案。
早在上个月,发生了一件让中国影迷激动不已的事。
各大媒体纷纷爆料,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的4K修复版将于本月在内地上映。
如今,终于等来了它——
所谓4K,其实和电影的分辨率有关,也就是它的清晰度。4K的分辨率是4096x2160,总共是885万像素。
分辨率越高,荧幕里能看到的信息就更多,观影效果也就更好。国内掌握这项技术的人寥寥无几。
当然,要得到4K修复的待遇,也取决于这部电影的价值。去年重映的张艺谋的《红高粱》,也仅仅是2K高清修复(2048x1080)。
为什么是《海上钢琴师》?
这部电影由意大利国宝级电影大师、新写实主义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根据亚力山卓巴里克创作于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而成。
电影于1998年搬上银幕,至今享誉无数。
这部电影与托纳多雷的另外两部经典作品《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合称为“时空三部曲”。
其实,三部影片还有它们更诗意的名字。
《天堂电影院》叫做《星光伴我心》,《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叫做《真爱伴我行》,而《海上钢琴师》则叫做《声光伴我飞》。
之所以合称“时空三部曲”,着重点明“时空”二字,是因为三部电影都由叙述者以回忆往事的叙事方式,来解读世界、探讨人性。
同时,影片都运用了大量时空交错与场景切换的手法,让观众在现实与回忆间自由穿梭。
电影中,小号手麦克斯成了整个故事的串联者和叙述者,为观众讲述了他的好友钢琴师1900传奇的一生。
1900是游轮维吉尼亚号上的弃婴。
因为被船上的煤炭工人丹尼在1900年第一个月份里捡到,就被取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名字。
养父丹尼认为这个婴儿是天赐的礼物,倾尽所有地悉心抚养。
然而不幸的是,一次意外夺走了丹尼的生命,还是孩童的1900面临着被送进孤儿院的命运。
不过,幼小的1900并不接受大人们的这个安排。
他偷偷藏在维吉尼亚号的角落里,如同消失了一般。
直到一个月后,演奏厅传出优美的钢琴声,乘客们循声而往,发现竟然是小小的1900在忘情演奏。
所有人都震惊了,没人能说清楚1900的琴技从何学来,仿佛这些音乐就存在于他天才般的血液中。
从此,钢琴成为1900最好的伙伴。
他为一等舱的达官贵人们弹奏他们喜好的高雅乐曲,也为三等舱的平民百姓弹奏鲜活的有生命的曲子。
随着年岁渐增,1900的琴技与天赋也远播于外。
但无论是理想的召唤,还是爱情的向往,都没能使他离开维吉尼亚号。
因此影片最后,维吉尼亚号因年久失修面临爆破炸毁,1900却不愿走出船舱迈向外面的世界。
最终,他选择了和维吉尼亚号一起永沉大海。
1900与船同焚的悲怆结局,将整部电影的中心议题抛给了观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宁愿死去,也不愿离开客轮迈向外面的世界呢?
从1998年影片问世到21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提起。
太多太多的观众、影评专家、电影发烧友尝试给出答案。于是,孤僻论、胆怯论、彷徨论……众说纷纭。
其实,这部电影不止在片尾提出了这个引人遐想的开放式问题,还在它的每个桥段、每个细节里都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导演托纳多雷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把答案碾成粉末,均匀地撒在了故事的叙述过程中。
观众听小号手麦克斯讲故事时,并不能够轻易察觉。
但到影片末尾麦克斯的回忆与现实终于交汇,1900也从故事里来到现实中的时候,他清澈的眼神和坚定的抉择,又让你感到这样的结局合情合理。
咖爷在这场时隔21年的重映中,读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三个答案。
第一个原因——故乡情结。
也许维吉尼亚号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艘豪华游轮,但在1900的人生里,这艘游轮正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游轮在大海上漂泊,但1900却在游轮上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安定;甲板不是土地,但却让1900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在1900短暂且璀璨的一生中,最为悲凉的是没有亲人可以长久地陪伴在他的身边。
生命的初始,就被生身父母所抛弃;
虽然丹尼的到来带给他温暖的父爱,却因人生无常而没能延续。
随着时光流逝,1900也渐渐认识到,朋友会为奔赴前程而与他分离,女人也会因喜爱外面的大千世界而离他而去。
只有维吉尼亚号如同母亲一般永远拥抱着他,不离不弃。
就像我们热爱故土一样,1900热爱维吉尼亚号上的一切。
他爱客轮上看到的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打量这美景时,是惊奇且雀跃的。
他爱这艘巨轮给他呈现的世界——每次航程的2000个乘客。
他爱三等舱里欢快的人们,爱他们随着自己的音乐热舞。
他猜测他们的身世、他们的经历,也倾听他们的故事、体悟他们的情感。
他甚至也爱遭遇风暴的维吉尼亚号,享受客轮摇摆的刺激与疯狂。巨轮与海浪,每一次颠簸都是与大海共舞。
这里有他了解的一切,他习惯的一切,熟悉的船员,善良的丹尼,与麦克斯的友谊,怦然心动的爱情,有趣的船客,自由的旋律。
所谓心安之处即我家,虽然维吉尼亚号一直航行在海上,但,1900却不是一个漂泊者。
第二个原因——成就理想。
1900第一次被神奇的钢琴旋律所吸引,是在养父丹尼的葬礼上。
他人生中代表爱与温情的亲人走了,音乐却适时地成为了熨帖心灵的良药。
从此以后,钢琴成为了1900情感的出口。
喜怒哀乐都化作音符从指尖汩汩流出。在音乐的世界里,他是超脱而自由的。
作为钢琴师,1900不至于戚戚于贫贱,亦不必要汲汲于富贵。在这里,他只需要全情投入地做他喜欢做的事——弹奏钢琴。
他可以任性地用这种无国界甚至也无心界的语言,和任何人、事、物沟通。
在维吉尼亚号的音乐世界里,他就是王者。
最受瞩目,最受爱戴。
最无拘无束,最恣意酣畅。
他做着最喜爱的事,拥有最懂欣赏他的观众,活在最诗意浪漫的维吉尼亚号里。
再没有任何地方,比这里更美好。
第三个原因——捍卫真我。
1900的世界未经世俗污染,他的整个人生都在追寻理想、自由燃烧。
幼时的他就不喜欢各种各样来自外界的约束。
成年后,更是习惯于全然掌控自己的人生。
即便是让1900略显疯狂的爱情,也不例外。
以一颗赤子之心去表达爱。
亦或是以一个捍卫自我世界的专断者的姿态放弃爱,都是他自己的决定。
有人说,1900是因为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才对外面的世界望而却步,这一点咖爷尤其不能苟同。
与其说他是在惧怕外面的世界,不如说他是在拒绝外面的世界。
在维吉尼亚号上,他虽无心富贵,但却衣食无忧,虽无意功名,却已声名远播。
他有情深意笃的朋友,也有回味悠长的爱情,这一切,在1900看来,都是确知的、可控的。
一旦进入外面的大千世界,也许一个选择,就会指向无穷个不可确知的结果。
1900不能确定自己的选择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更不确定这个结果就是自己想要的。
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间完美地找到他在维吉尼亚号上所思所想的那份爱情;
或者在漫无边际的世界中,重新复制维吉尼亚号这样表达音乐的理想居所。
1900知道,这概率几乎是零。
在他看来,迈向外面的世界意味着人生失控,曾经纯粹的真我不复存在,过于复杂的世界将成为人生的负累。
如同键盘是有限的,就意味着能弹出你确知的曲子;
而如果键盘是无限的,则一切都将面临失控,那就无法弹奏出任何乐曲。
的确,一艘船只有两千船客,但1900可以从船客的举止中看到背后无限的故事,用有限的88个琴键,为其配上独一无二的伴奏。
而船外的世界,1900看到的是“从无限中选择有限”的束缚与无奈。
在无限的世界、固化的想象和无限的想象、固化的船之间,生性浪漫而自由的他必然选择后者。
说到底,这是一个追求纯粹、自我、理想的人,以最决绝的方式,对生命意义的捍卫与坚守。
很多人认为,最后的结尾让这部电影成了悲剧。
但在咖爷看来,虽然主人公1900与维吉尼亚号一同被火焰吞噬让人惋惜、令人不舍,但这却是最好的结局。
其实,就算麦克斯将1900强拉下船,阻止了他和维吉尼亚号一起灰飞烟灭,也未必能够真正解救他。
1900的灵魂和维吉尼亚号早已融为一体,船毁自然预示着人亡。
即便肉体得到拯救,但如果仅属于1900才有的纯粹的、浪漫的、理想的、自由的精神已不复存在,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生来就被船外的世界遗弃的人,一个在船外的世界没有一丝痕迹的人。
从他生命之初被遗弃时,便注定了要用这样决绝的方式抛弃这世界。
但,还好,1900用他的人生书写了一个好故事。
这个故事,也正感动和激励着无数热爱电影的人们。
你在《海上钢琴师》中看到了什么?
转 载 须 知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
本文作者 |亦安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转载请回复后台“转载”查看
▼
文化咖——一个城市的文化注脚,大咖云集的人文社群。华云文化集团文化品牌,汇集高质量社群和文化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聚大咖声量,传递向上、合作、共享、人文的核心价值。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