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句歌词送给80后,再合适不过。
为了信息快速更新,紧跟时代,保持高速运转,从高层到内部都必须避免老龄化。对此,扎克伯克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人的偏爱:“年轻人更聪明。”
01
陷入“35岁困局”
婚姻中有7年之痒,职场里也存在着残酷的35岁现象。
上一辈越是靠近35岁,越是觉得工作趋于平稳了。但现在,反而是最焦虑的时候。
正当年的他们究竟为什么而焦虑呢?结果显示,35岁左右的职场人正面临三重职场压力——职场滞涨、年龄恐慌、生活无力。
69%的80后职场人认为:现有薪资与能力并不匹配,一边是到手不够花的工资,一边是日渐变胖,头发凋零,日渐虚弱的身体。
职场人充份意识到,自己离“中年油腻男”这个称号越来越近了。
现在“中年”几乎是每个80、90后的痛脚,好像一沾染上就是负面标签:油腻、压力、脆弱……让人喘不过气。
而35岁左右的职场人,刚好踩中了这片雷区:年龄不小,问题不少。
入行的时间刚好是信息行业急速膨胀的初期。伴随着行业红利,每个人都知道互联网的技术大潮,他们很快投入进去并迅速加薪升职,在一家家公司间跳槽飞跃枝头,火速实现财富自由。
安稳发展十几年后,个人能力逐渐显露,并达到瓶颈。办公大楼内山雨欲来,暗流涌动。
他们被簇拥着享受热闹和盛大,也成为潮水退去最先散架的一捧泥沙。
去年,各行各业的裁员潮汹涌而至,不少打下江山的35岁老员工默默折戟。
整个35岁团体,集体陷入了低迷。
02
每个人都有职场焦虑
美国调查机构PayScale曾给出数据称,截止到2018年,苹果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1岁,Google是30岁,Facebook和LinkedIn则只有29岁,中国的腾讯和华为等企业,员工平均年龄都在28岁左右。
微博有过这样一个话题:# 90后的中年危机有多恐怖 #。
一堆二十几岁的人在下面留言:我老了;我好有压力;我跟不上时代了…… 有人说,“我 30 岁就有中年危机了。”
第一批90后也已经快要30岁了,充满腥气的沙滩,每块血丝勾勒的都是几年后自己倒下的姿态。
我们只能尽量提高承担风险的能力:如果新陈代谢无法避免,那就只能在被代谢之前,尽量让自己保鲜。
一方面,自发学习“第二谋生手段”,编程、写稿、画头像等等,以求得第二条路;另一方面尽量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不让自己太容易被替换掉,避免突然失业、无依无靠的危机。
对企业来说,一个员工的价值体现在他的生产力上。当企业需要削减成本时,一个员工想被留下,其生产力必须大大高于雇佣他所需要的成本。
劳动关系的真相就是如此,老板开公司的目的是经营挣钱。
没有一个岗位是不需要学习的,员工不学习,企业就完蛋。
即使你所处的行业是朝阳产业,不缺钱也不裁人,那也挡不住前赴后继涌来的小鲜肉们,争着抢你脚下那一亩三分地。
03
摆脱现状,无需失意
年轻人胜在年轻,也容易因为年轻栽跟头。冲动、激情、冒着梦想的傻气。
中年人的了不起就在于特别坚强,咬紧牙关,就没有熬不过去的坎。
知乎上问:40 岁的中年失业人怎么活下去?
有人答:清空归零,从零开始学。
人到 30 ,脑力体力比不上青少年时期,但认真起来就是这么有一股狠劲。
有老道的经验,有熟练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背水一战的决心。
这就是为什么中年人坚持得下去的原因:我怎敢倒下,我背后是前半生打拼下来的家。
年轻人什么都想要,他们焦虑的是如何选择。
但中年人不一样,他们会抓住人生里已经做出的决定,全力冲刺。
历经风霜严寒,他们早已清晰,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的你,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有未来。
人到 30、40 岁,不是比以前更老,更没机会。
而是比从前更敢创造希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