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上下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时期,它上承大唐,下连大宋。这一时期的中原王朝犹如雨后春笋,虽然每个体量都不大,但是却层出不穷。后世把这个大分裂的时代,称之为五代十国。“五代”是指这一时期,曾有五个朝代轮番上阵,而十国是说,这一时期除了“五代”之外,还有十个自立门户的小国。
前面骆驼已经说了几个朝代和国家,今天咱们继续。今天骆驼要说的这个朝代,它非常的有意思,它实际上仅存在了三年,但是在后世,它的知名度却并不算低,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
骆驼要说的这个朝代,是五代十国中的“后汉”,它的建立者叫刘知远。大家一看刘知远姓刘,再加上他建立的朝代带“汉”,往往会误认为刘知远和建立了汉朝的老刘家有血缘关系。其实不然,刘知远并不是刘邦的后人,而且他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他本是沙陀族人,“刘”这个姓氏只是他冒领的,他本来的姓氏已经无从可考。有关沙陀族占领中原的事,骆驼前面写了很多,这里就不再水字数了。
据非主流文献记载,刘知远早年间混得很惨,为了生存,他甚至当了一段时间的“赘婿”(倒插门)。在当“赘婿”的过程中,他还曾经因为牧马不当,被一帮和尚给修理了一顿。刘知远在羞愤交加之下,脑袋一热就跑去当了兵,他当时投奔的是李嗣源(未来的后唐二代目)所属的部队。刘知远一心想闯出个名堂,所以他在军中是格外的卖力,因此很快就混了个一官半职。
当时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也在李嗣源麾下听用,因此刘知远慢慢就和石敬瑭搭上了线。在后来的战斗中,因为刘知远又曾救过石敬瑭,所以两人之间的友谊就开始急速升温。等到李嗣源登基当了二代目以后,石敬瑭自然也得到了重用,而刘知远作为石敬瑭的好朋友,则被石敬瑭专门调到了身边任职。在有一段时间内,石敬瑭和刘知远的关系,只有石敬瑭的谋主桑维翰,和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方能媲美。
在李嗣源去世以后,李嗣源的儿子李从厚继位,不过他很快就被李从珂给赶出了洛阳。石敬瑭一看形势不妙,就想投靠契丹,但是他的部下大都持反对意见。关键时刻,是刘知远和桑维翰坚定地站在了石敬瑭的一边。但是在付出多大代价的尺度上,刘知远和桑维翰的意见并不一致。不过最后,石敬瑭为了保险,还是听从了桑维翰的建议。认契丹人当干爹,岁岁称臣纳贡,并割让燕云十六州。
刘知远当时一看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就无奈同意,但是心里却有了一些小心思。石敬瑭虽然后来凭借契丹的支持,灭了后唐建了后晋,但是心理压力巨大,没当几年“儿皇帝”,就早早驾崩了。而本就大权在握的刘知远,却在幼主继位以后,开始一步步做大,并最终脱离了后晋的掌控,建了五代的第四个朝代——后汉。因为后汉只持续了三年,我们就不再多说。
传奇
如果刘知远的故事,随着后汉的灭亡而烟消云散,那么后世对于后汉和刘知远就不会有多大的印象了。为刘知远和后汉加分的,是两则民间传奇小说。
第一个是“泰山石敢当”的来历,“泰山石敢当”既是民间镇压一切邪祟的祥瑞,也是官方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封神榜》中的诸位神仙,在山东地区更是家喻户晓。当地的传统建筑、老旧民宅,几乎都会在房前屋后,竖一块写有“泰山石敢当”的小石碑。而关于“泰山石敢当”的传说也有不少,其中一则就和刘知远有关。
据说当刘知远还在石敬瑭麾下时,他手下的勇士中,有一人叫石敢,此人不但神勇过人,而且还忠心耿耿。有一次他被刘知远派去保护石敬瑭,没想到他们在途中遇到了从洛阳出逃的李从厚等人。李从厚因为怀疑石敬瑭见死不救,就派人攻击石敬瑭,石敬瑭带的人少,只好且战且退,最后还被包围在了一间石屋之内。关键时候,是石敢堵在了门口,以一己之力,护住了石敬瑭。石敢后来力竭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而称他为石敢当。
第二个和刘知远有关联的,是一部叫《白兔记》的戏曲小说。这本盛传于元代的戏曲,主要讲的就是刘知远,和他夫人李三娘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刘知远也是入赘到李家,后来为了争一口气,而远去参军。而身怀六甲的李三娘,则继续在家忍辱偷生。后来刘知远锦衣还乡,在追赶一只白兔时,巧遇了背井离乡的李三娘,然后一家三口大团。
这部戏曲和《杀狗记》、《荆钗记》还有《拜月亭记》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南戏”,流传的范围和时间都很广。
因此刘知远建立的后汉,虽然只存世了三年,却因为刘知远的传奇经历,和传说故事,而得以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