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主席在描写渡江战役时对解放军的描述。主要是希望将领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莫要学当年的西楚霸王放过刘邦。而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徐向前,也是光辉的共和国的奠基者之一,关于他的家风有着几件逸事。
1. 国士之风
徐向前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1927年他加入了我党,曾经指挥过众多战役,可谓战功赫赫。在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
从我党之初跟随着党一起进步与成长,能打仗的同时为人随和同时饱读诗书有着国学的文化的熏陶,在党校也有担任过教员的职务。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江山,真的有国士无双的风尚。
而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作为一名党员,做人做事也从来不铺张浪费,生活非常的简朴,建国以后也没有任何的奢侈用度,关于这个简朴的家风还有几件小事。
2. 治家之风
徐帅是开国功臣之一但他的生活从来不讲究排场,当徐帅的爱子徐小岩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时,徐帅可高兴坏了。徐帅的爱好广泛也烧得一手好菜。
难得儿子带自己的女朋友回家,他亲自下厨为自己儿子和儿媳妇烧菜做饭。忙活了好一段时间,想必是美酒佳肴,山珍海味,但却出人意料的简单。
饭菜端上桌子,全是一道道青菜,简单的让人不敢相信,女朋友不得不闷头吃完了。回到家当家里人问她元帅的家里是不是山珍海味时,徐小岩的女友无奈的笑笑:都是青菜,一块肉都没有别说什么山珍海味了。
有人说徐帅是不是在考验这位未来的儿媳妇,其实不然。根据徐小岩回忆录中的描述徐帅家中平时吃的就是这些青菜,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其他特殊的日子才有机会能吃到猪肉荤腥。
徐帅的原话是“吃的再好也不是一辈子吗?粗茶淡饭我吃惯了,五谷杂粮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呐。”
徐帅不光对平时的吃穿用度很节俭同时也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非常的严格。徐小岩小的时候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什么职位,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家里从来不跟他说也不讲究这些东西,他也从未享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
在干部子弟学校学习的期间徐小岩的同学都爱攀比自己的父母是什么官职官位,是什么级别的干部;徐小岩在这类话题上都插不上嘴。每到放学的时候小学附近都是接送自己子女的小车,在那个年代配有小车的都是高干子弟。
而徐小岩却只能搭乘公共汽车往返学校与家之间。八一学校距离他家有一段的距离,如果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徐小岩往返学校需要搭乘公共汽车,车费需要两毛五,徐向前每天就给徐小岩两毛五,没有额外的零花钱。
其他的同学基本上都有多余的钱吃零食,徐小岩有时候看的也非常眼馋。可是自己只有两毛五,拿这个吃零食就没有钱坐车了。有一次,徐小岩实在忍不住拿钱买了零食。不得已,徐小岩只能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走回家,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辛苦的。
徐向前在家里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徐小平的到来,还以为孩子出了意外。终于等到了孩子的归来,在得知徐小岩把坐车的钱拿去吃零食了以后也不忍心责怪,但第二天给徐小岩的钱依然是两毛五。
意思很明白,想要吃零食,就要走路回家;想要坐车回家,就不许吃零食。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谓是非常严格,小小年纪就要学会选择与控制自己的欲望。
3.一门三帅
在严格的家风与严谨的治家风格下,徐小岩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的成绩也名列前茅。而成绩好的同时,相比于其他的高干子弟,他的生活水平与生活作风却几乎简朴。戒骄戒躁的家学态度让他在求学的过程中能一直以一个较低的姿态快速汲取知识。
而徐小岩的文化程度也继承父亲这位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这一儒将的知识底蕴。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同时,又去了加拿大的深造,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中国第一台的汉字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就有徐小岩的研发团队的功劳,父亲创造新中国,儿子建设新中国,父子二人可谓为祖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徐小岩后来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徐家的亲家也在他家的影响下治家严格,他们的家风也继承了徐家的风格,在兄弟姐妹的感情中,居然出了一个元帅、一个上将、一个中将的高官,同样的人互相吸引,这也跟治家严格的家风离不开关系。
3. 青山埋骨
徐帅在老年的时候也一直坚持简朴的作风,在临终以前仍然不忘反复叮嘱家人与老部下李先念:“我死以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
这都是他曾经战斗的地方,在这里倒下了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里面就有他的部下他的战友,徐帅在死后还是不希望家里人浪费,同时也希望与自己手下的战友一起长眠于祖国的大好河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徐向前这位开国元帅,前半生一身戎马,为共和国的建设出生入死;后半生谨慎持家,简朴节俭,一生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的待遇,为我国的建设鞠躬尽瘁,耗尽了所有的能量。
死后也跟千千万万的士兵一起长眠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即使自己的儿子也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氏一家真的是共和国的功臣。
相比于现代的贪官污吏,徐向前元帅的思想与行为比这样的人不知道伟大了多少。在新一代的党和人民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建设也需要许许多多这样的徐向前奉献自己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