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王朝\的终结:新加坡风云60年(上)

编辑:伊尔女性网2020-07-10 10:40:20 关键字:新加坡,李光耀,日本,抗日战争,马来半岛,英国,山下奉文,熊猫宝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机关枪,澳大利亚,法律,美联社,原子弹,日语


\李家王朝\的终结:新加坡风云60年(上)


“黑暗时代降临在我们身上,很残酷。回首过去,这段时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政治教育,因为这3年半时光,我看到了权力的意义,也看到了权力、政治以及政府可以如何相辅相成。”

——李光耀谈日治时期


命运的脚印


1942年2月中旬,新加坡惹兰勿刹体育场里,年仅19岁的李光耀,正在度过一个无眠的晚上。


此时的体育场,已经被铁丝网团团围住,荷枪实弹的宪兵把守在出口,高台上的探照灯扫视着每一个阴暗角落。


在这个难熬的夜晚,年轻的李光耀,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幻灭。


不久前,李光耀度过了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农历春节。那一天,新加坡总督府的门前的米字旗被人扔进泥土中,而代表大日本帝国的旭日旗徐徐升起。


随着新加坡的陷落,李光耀的价值观也崩塌了。


因为出身富裕家庭的缘故,李光耀虽为华人,从小接受的却是西式教育,英语是他的母语。直到成年,他也不会讲华语。


在他的眼中,优雅的英国人一直以来是新加坡的“保护者”,为此地带来安全与繁荣。而他的同胞——在新加坡占多数的华族,愚昧无知、只讲华语,是来自落后世界的“野蛮人”。


按照今天的标准,年轻时候的李光耀妥妥的算是个“精神英国人”


然而,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来之虎”山下奉文凌厉的“自行车攻势”,将马来半岛的英国人打的溃不成军。


日军压城的消息传来后,过去高高在上的白皮“大人”们,纷纷携家眷匆忙出逃,对新加坡民众的结局漠不关心。远道而来的澳大利亚军团,还未开战就心惊胆战、丢盔弃甲。


平日里看似优雅的英国人原形毕露,让李光耀彻底失望。


日本人接管后,留守在市区祖宅、没有逃跑的李光耀很快接到当局命令,要前往惹兰勿刹体育场接受安全检查。李光耀和他的10万华族同胞,被安排在一个小小的体育场里。


不过幸好,陪着李光耀一同前来的仆人,在体育场旁的劳工宿舍有床位,李光耀才不至于和其他华族青年一样风餐露宿。


躺在床上的李光耀思索着,虽然号称“解放东南亚人民”,眼前的日本人也不是好相与的。


他还清楚的记得,就在几天前,他为了遮阳、戴着捡来的澳大利亚军帽,前去探望亲戚,不料路上引起了日本哨兵的注意。


日本兵挥舞着刺刀,戳穿了李光耀的军帽,并狠狠的扇了他一巴掌。日本兵命令李光耀跪下,紧接着一脚猛踢他的胸膛,把他踢翻在地。


日本人的粗暴,从此印在了李光耀的脑海里。


想到这里,第二天清晨的阳光开始透进窗户,焦虑映照在了李光耀仍显稚嫩的脸上——他不禁为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感到不安。


紧接着,体育场里人群骚动了起来,日本人的检查开始了。


李光耀看到,部分华族青年,被日本人搜身过后,会在左手臂和上衣上,用胶印盖上一个“检”字,随后被允许离开体育场。


然而当他走上前接受检查时,当值的日本兵眉头一皱,命令他和另一队华族青年站到一起,等待着接下来的安排。


听到了日本兵的命令,李光耀头皮发麻,他本能地感觉到大祸临头,因此请求日本兵准许他回到宿舍收拾东西。日本兵答应了。


抓住机会,李光耀赶紧回到宿舍躲了起来,一天半之后,他才敢重新走回检查站。


这一次,李光耀脸上故作轻松,没有引起日本兵的注意。两个胶印盖上之后,李光耀走出了惹兰勿刹体育场,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后来李光耀才知道,曾经和他站在一起的那一队华族青年的命运。


这些人会被送到新加坡东部的海滩,离著名的樟宜监狱不远。这些人双手反绑,在日本兵的威逼下走向海面。随后日本兵便用机关枪向他们扫射,还会用刺刀戳、用脚踢,确认每一具尸体已经死亡。


这场史称“新加坡大屠杀”的惨剧,为的就是报复新加坡华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然而与一般的热血青年不同,逃出生天后,李光耀并没有让忿恨填满胸膛。在他面前,更要紧的是家人的吃饭问题。


日本人占领新加坡后,物资日渐匮乏,李光耀家里的存粮,也被日本兵劫掠一空。为了谋生,李光耀自学了日语,报名到日本电台工作,翻译美联社、路透社的新闻稿。同时,他还在黑市做起了倒买倒卖的生意,勉强让一家人温饱度日。


1944年,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国舰队打的节节败退,在电台工作的李光耀感觉日本人的日子到头了,于是便辞了职。


一年以后,两颗原子弹落在日本本土,在英军打到新加坡前,日本天皇便投了降。


日军临走前,街上的治安景象令李光耀印象深刻。此时的新加坡虽然物资极度匮乏,但在日本人的动不动就砍头的严刑峻法下,却能做到夜不闭户,与4年前英军撤退时,暴民四处劫掠的境况形成鲜明反差。


以至于多年之后,李光耀制定新加坡法律时,仍能想起当年日本人的做法……


幕后英雄


二战结束5年后,当李光耀从剑桥大学法律系学成归来时,新加坡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在新加坡隔壁的马来半岛,因抗日颇有声望的马来亚共产党,此时正高举“反殖民”旗号,和英国军队打着游击战。


在遥远的北方,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漂洋过海,撩动着这个华人占多数的小岛。


一时间,新加坡局势波云诡谲。虽然英国人在战后又回来了,可是白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形象,已经被日本人彻底粉碎。有了印度独立的先例,人们普遍认为,英国人离开东南亚,也是迟早的事情。


此时的李光耀已经看清这一切,他有了自己主宰新加坡命运的野心。而当前混乱的新加坡政局,就是他崛起的最好机会。


不过,不会说华语、缺少民众基础的李光耀,仍在发愁怎样走出迈向政坛的第一步。而不经意间,机会却悄然而至……


1952年的一天下午,三个马来人和一个印度人,身穿邮差的制服,到李光耀工作的律师事务所。


四人表示,他们是受当地议员推荐,向李光耀律师寻求帮助。因为邮差们英语不好,所以希望他能代表邮差工会,同新加坡政府谈判,提高邮差们的待遇。


接下这个案子后,李光耀动身前往市政府交涉,不料却碰了一鼻子灰——市政府只答应给新加坡邮差和马来亚邮差一样的待遇,完全不考虑新加坡邮差工作任务更重,生活成本也高。


这是李光耀政治生涯的第一场仗,只能赢不能输。迫不得已,李光耀开始谋划着,号召邮差们进行罢工抗议。


罢工第一天早上,获知消息的新加坡市政府,派出大批警察和辜加兵(尼泊尔雇佣兵)包围了邮政总局,准备伺机逮捕闹事者。


然而李光耀却巧妙地安排邮差们第一天远离邮政总局游行,同时联系媒体,拍摄下了警察与军队严防死守的照片,发到当地报纸上。


报纸上还刊登了邮差工会的声明:“为了避免和武装警察发生冲突,第一天我们不在邮政总局游行。当我们表明了意图、不致因误会而发生危险后,游行将会恢复。”


这下一子,市政府的严防死守和邮差们的和平请愿形成鲜明对比,公众们立刻转向同情邮差。


罢工一周之后,邮局派件工作堆积如山,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公众舆论反弹的更加强烈。新加坡当地马来文、华文报纸都开始批评市政府。


终于,市政府顶不住舆论压力,同意和邮差们进行交涉。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谈判后,李光耀提出的要求,基本都得到了满足。


这是1948年新加坡实施“紧急法令”(政府有权未经审讯逮捕共产党)以来,第一场成功的罢工,没有暴力与流血。


本次罢工的幕后英雄李光耀,被媒体广泛报道,名声大噪,甚至一时间被奉为工人运动领袖。


新加坡一颗政治新星,从此冉冉升起了。


冷藏行动


1954年5月13日,近千名华校中学生齐聚新加坡皇家山公园,他们在等待着学生代表与市政府的谈判结果。


不久前,新加坡当局颁布了“服役法令”,要求18至20岁男性(包括学生),都得前往登记服役。


华语学校平日里饱受市政府的打压,这次的强制服役,更损害了学生们的读书权力,因此华校学生普遍抵制服役令,8名学生代表前去和总督交涉。


然而,在门外等待的千名学生没有等到代表们的好消息,却等来了三辆镇暴车。百余名白人警察突然冲向学生队伍,要求学生们解散。冲突中,数十名学生受伤,40多名学生被逮捕。


“5·13学潮”很快发酵开来,因为当局威胁关闭华人学校,冲突演化为市政府和整个华人社会间的矛盾。


当时被视为工人运动领袖、同时也是华裔的李光耀,被推举到发声的前线。


这一次运动中,李光耀还结识了另一个华人运动领袖——林清祥。


林清祥比李光耀年轻十岁,充满理想主义的热情,与马来亚共产党颇有渊源。


与李光耀自小读英校不同,林清祥华校出身,在使用华语演讲方面得心应手,李光耀形容他“讲起福建家乡话来娓娓动听,姑娘们对他崇拜的五体投地”,这是李光耀所缺乏的。


有一次,林清祥当着4万名听众的面前高昂地说:“英国人说你不能用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那就让他们看看,我们是如何站起来的!”


作为回应,热情的听众们则将握紧的拳头伸向天空,高喊“莫迪卡!”(马来语“独立”的意思),叫喊声响彻云霄。


为了实现赶走英国人的政治理想,李光耀有意拉拢林清祥,并结成政治盟友。华语讲不好的他,将林视为他和华人选民阶层的连接纽带。


起初,林清祥也将李光耀视为朋友。林认为李不过是个喝啤酒、打高尔夫球的纨绔子弟,试图用自己的革命理想引导他。


林清祥出访英国时,还特意买了英文版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给李光耀看。结果李光耀发现这是一本苏联人写的宣传共产主义的书,不置可否。


按李光耀的话来讲,新加坡是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而他和林清祥结盟,“只是为了尽可能钓取池塘(指华校)里由共产党人喂养大了的鱼”


无论怎样,同床异梦的二人,还是于“学潮”的第二年,成立了“人民行动党”(PAP),包括李光耀、林清祥在内的3位党员,通过竞选成为立法会议员。


林清祥这一年刚刚22岁,创造了新加坡历史上最年轻议员的记录(保持至今)。当时的首席部长马歇尔还记得,李光耀曾向他夸耀林清祥,称他为“新加坡未来总理”。


不过,两个人的“蜜月期”并没能持续多久。


随着新加坡独立运动达到高潮,PAP声望越来越高。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地位,PAP在大选中一举成为多数党,36岁的李光耀出任总理,成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年轻领袖。


这个时候,新加坡独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而新加坡未来的发展道路,姓“资”还是姓“社”,则成为了李光耀和林清祥之间的核心冲突。


1961年,两人之间的矛盾终于公开化。林清祥率领一批PAP党员出走,另组成“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与李光耀的“反共”政党PAP对峙。


这一次决裂,使李光耀的政治资源折损大半,许多华人选区的基层党组织,都跟随着林清祥离去。李光耀旗下的PAP,一度沦为少数党。


在这个政治危机的关键时刻,李光耀决定使一出“借刀杀人”计。


他向马来亚首相、巫统领袖东姑·拉赫曼提出,新加坡愿意与尚未独立的北婆罗洲三个邦,共同加入马来亚,组建马来西亚联邦,同时拜东姑为国家领袖。


李光耀知道东姑反共,他欲借东姑的手,折断新加坡共产党的翅膀。


起初,东姑对李光耀的提议并不感兴趣。因为若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进入马来西亚,马来人的主导地位就会丧失。


不过李光耀对东姑和尚未离开的英国人反复威胁,如果不进行合并,届时新加坡共产党上台,革命的烈火就会燃烧整个东南亚,以此向东姑和英国人不断施加压力。


最终,东姑在英国人和李光耀的两面劝说下,接受了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的提议。


1962年,李光耀在新加坡抛出了加入马来西亚的“公投”,公投给了选民们A、B、C三种选项,区别是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的自治程度不同。


神奇的是,本次公投并没有给选民拒绝加入马来西亚的选择。社会因此号召民众投出“空白票”,抵制本次投票。


不过,李光耀“魔高一丈”,他早就预料到社阵的这个反应,因此事先在选举规则中加入条文,“空白票就是选民拿不定主意,将计入得票最多的选项”。


在公投辩论中,PAP与社阵双方的宣传机器全开。结果,7成民众把票投给了自治程度最高的“A选项”,空白票仅占1/4。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大局已定。


这场失败,不禁让社阵成员有些气馁,不过他们彼时还不知道,一场更大的灾祸,即将到来……


1963年2月2日,农历新年前夕,东姑手下的300名马来亚警察与特工,悄悄聚集在新加坡对岸的柔佛州。


3点一刻刚过,这批警察就趁着夜色的掩护,渡过新柔长堤,潜入到新加坡。他们按照名单,挨家挨户地搜查、逮捕社阵骨干成员。


这场由新、马、英三方联合发起的大清洗,被称为“冷藏行动”


这个深夜里,李光耀并没有睡着。出于过去的友谊,和对林清祥品格的尊重,他给林发出去一封信,表明同意他逃到同情共产党的印尼或其他地方去。


不过不出李光耀所料,林清祥并不接受这份“好意”,他表示不能离弃自己的同志。


紧接着,林清祥等113名社阵骨干被逮捕,李光耀的政治反对力量被一举摧毁。


半年后的9月16日,新加坡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紧接着新一届大选,李光耀的带领下的PAP重新回到多数党地位。


从此新加坡国内,李光耀再也无人可以阻挡,他在总理的位置上,之后一坐就是30年。


龙游浅滩


马来西亚国父东姑·拉赫曼,是出身于“封建时代”的人。作为马来亚一位贵族苏丹的儿子,东姑本人骄傲自负,容不下不同意见,甚至打牌输了钱都要大发雷霆。


这样的一个人,骨子里刻着“马来人至上”主义。


由于历史上马来人多从事农业,不善于从商,让“下南洋”的华人掌控了主要社会财富。因此华人成了马来亚当地人眼中的“犹太人”、眼中钉。


为了照顾民族情绪,东姑统治下的马来亚,采取明目张胆的歧视性政策:马来人有固定配额的教育奖学金、公务员职位、经商牌照,华人和印度人沦为二等公民……


然而随着新加坡的加入,这一切变得动摇起来。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后,联邦人口变为了马来人40%、华人40%、印度人10%、其他种族10%的结构,华人严重威胁到了马来人的主体地位。


更重要的是,李光耀带领下的PAP,虽然尊东姑为国家领袖,却根本不听从东姑的号令,这引起了后者的猜忌。


1964年,东姑与李光耀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当年马来西亚联邦大选,李光耀派数个得力要员赴槟城等马来亚华人城市参选,严重动摇了巫统执政联盟的根基。


虽然最后仅有1位PAP议员成功当选,东姑还是视李光耀为最有力的竞争者,而李的“多元种族、平等共处”理念,则是进攻“马来人至上”的洪水猛兽。


因此,东姑决心要将新加坡踢出联邦。


为他施行这一计划的打手,是他手下的秘书长、有“巫统之狮”之称的赛加法阿巴(简称“阿巴”)。


阿巴不断在巫统控制的民族主义报纸《马来前锋报》上攻击李光耀,称他“污蔑东姑为无能的领袖”、“新加坡马来人最穷困”、“新加坡马来人被政府强拆”。


到最后,阿巴直接在报纸上声称,李光耀要把马来人赶出马来西亚。


如果说阿巴在报纸上的污蔑算得上“过火”,那么他在线下组织的演讲,则可以被称做“疯狂”。


在1964年中的马来政党大会上,阿巴激动的宣讲到:“无论是一个李光耀、还是一千个李光耀……我们都能够把他们干掉”“我们要告诉李光耀:你给我住口!”。


在台下,巫统的狂热粉丝们,则高呼着“杀死他……杀死他……李光耀……李光耀……”


尽管李光耀试图与之对质、缓和民族矛盾,但阿巴连续数月的煽风,最终还是引燃了种族暴力的烈火。


当年7月、先知穆罕默德生日的那一天,2万名穆斯林游行到新加坡芽笼地区时,部分巫统年轻人开始攻击当地的华人居民。


种族暴乱很快蔓延开来,最后有4人被杀、178人受伤,20家商店被烧毁。9月份,新加坡又爆发了第二轮骚乱,13人被杀、106人受伤。


骚乱之后,新加坡的华人居民出于安全考虑,也强烈要求李光耀当局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来自吉隆坡和新加坡的压力,让李光耀别无选择。最终,吉隆坡议会以128票对0票的压倒性结果,将新加坡踢出了马来西亚联邦,来自新加坡的议员们无力挽救,只能以缺席表示抗议。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宣告独立。


在宣布独立的记者会上,李光耀回顾了过去两天在吉隆坡同东姑会谈的经过。他说:


“……每当我回顾签署协议,使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那个时刻,我们总会感到痛苦,因为我一辈子都相信合并和两地统一。地理、经济和亲属关系把人民联系在一起……”


说着说着,李光耀这个硬汉不禁留下了眼泪。这是他这辈子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痛哭。(第一次在母亲过世)


李光耀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悲痛。这一天,华人区不少商户都挂灯笼、放鞭炮,庆祝新加坡脱离了一个霸道的中央政府。


只有李光耀知道,对于新加坡来说,没有马来西亚作为经济腹地,新加坡这个转口贸易城邦,将无处生存。


而他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将不得不退出马来西亚这个更广大的舞台,困在区区几百万人口的新加坡城。


龙游浅滩,雄鹰折翼。


文章来源:百年先生

相关文章
蒙古第二次西征:十几万蒙古人是如何从蒙古一路打到意大利的?

蒙古第二次西征:十几万蒙古人是如何从蒙古一路打到意大利的?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从此蒙古族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对外扩张的战争。为了向金朝复仇,成吉思汗率[详情]

景泰帝失去皇位的背后:为什么明英宗复辟以后,没人拥护景泰帝?

景泰帝失去皇位的背后:为什么明英宗复辟以后,没人拥护景泰帝?

前言:明朝历史上,有过一场著名的政变,那就是著名的夺门之变。即:已经逊位长达八年之久的明英宗,在少数几个大臣的支持下复位[详情]

殷墟人骨DNA结果出炉,揭秘商朝后裔地理分布,网友:有点意外

殷墟人骨DNA结果出炉,揭秘商朝后裔地理分布,网友:有点意外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顶峰,它的前身源自新石器时代聚居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商部落。现代考古已经证实,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详情]

徐霞客:没考功名也不上班,却一生都在游山玩水,他哪来的钱?

徐霞客:没考功名也不上班,却一生都在游山玩水,他哪来的钱?

明代第一驴友徐霞客,没功名没收入,哪来的钱几十年都在游山玩水最近听到很多朋友聊起中年危机,大概都是工作不如意、婚姻不[详情]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跳崖后被大树挂住,去世前住院不让护士开灯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跳崖后被大树挂住,去世前住院不让护士开灯

1941年9月25日,几千名日伪军在地空火力的掩护下,兵分数路企图侵占我河北省狼牙山地区。当时我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详情]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