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外媒报道,中国正在考虑实施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法规,以保护驾驶员的健康,此举可能会提高汽车制造商从没有此类规定的市场进口汽车的成本。
根据新规定,新车在车门关闭数小时后,将被要求通过车内环境测试,这其中,将包括测试甲醛和苯等污染物等的水平。
就目前用车来看,造成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这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着直接关系,诸如汽车仪表板总成、车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不仅如此,就本次计划来看,车内电磁辐射水平也有可能被测试。
其实早在2011年,中国环境质量监督机构就曾发布了《乘用车空气质量指南》,但这些标准只是建议性的,不具备强制性,而从本次最新动作来看,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法规如若正式实施,那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手里的车变便宜了?
关于本次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法规的影响,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车内空气质量层面,强制性的做法确实可以为驾乘人员迎来一个质量更优的乘坐环境,也能对空气过滤系统、零部件材质等细节做到进一步规范,往长远看,这对未来国内汽车发展和产品优化将起到进一步的规范作用。同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更积极地推动车内环境质量问题,也算中国汽车发展的一种进步。
不过,就实际用车来看,除去传统的净化器、过滤装置可以提升车内环境质量外,零部件质量问题也是一个大的"隐患"。伴随着强制性空气质量法规的推出,相应的零部件质量法规也会出台,对零部件厂商来说,随着本次全新规范的到来,或许会迎来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由于全新相关法规的实施,当前车型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二手车市场也会面临不小的影响,甚至可以这么讲:随着新规范的到来,手里的车又要不值钱了,当然这只是调侃,但影响肯定是有的。
写在最后
国家在车内空气质量法规层面的动作,其实算得上国内汽车工业的又一次进步,对消费者和驾乘人员而言,这都是一件利好的事,随着未来国内汽车环境的持续向好,越来越多专门针对消费者用车方面的利好政策,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