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欧洲强国,除了孤悬海外的英国之外,便当属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三个国家了。
从十八世纪开始,这三个国家陆续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欧盟成立之后,这个三个国家更是休戚相关,共同进退。而实际上,在遥远的中世纪,这三个国家原本是一个国家。
四世纪左右,法兰克人生活在高卢的东北地区,以联邦者的身份,受罗马帝国的统治。不过,这个时期的罗马帝国已经逐渐衰落,持续受到了不少国家的入侵。法兰克人也趁着这一时机,开始扩充自己的领地。
高卢北部地区的人,依然效忠于罗马帝国。法兰克人在克洛维的率领下,占领了高卢北部,之后,他又率领法兰克人消灭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在扩张的过程中,克洛维将没收地主的土地,以及占领的土地,收为己有,然后又将这些土地分封给手下势力强大的贵族,以此来笼络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欧洲中世纪王朝普遍采用的采邑制,也是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
除此之外,克洛维还皈依了天主教,并接受了洗礼,成为了一名天主教徒。如此以来,克洛维便得到天主教会的支持,成为了除采邑制之外,支持国王统治的又一根支柱。不仅如此,克洛维还因此受到了罗马人和高卢人的支持,使王国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日耳曼人有个传统,就是当国王死后,国家要分给国王的儿子继承。因此,当克洛维死后,王国便被他的四个儿子瓜分。此后,法兰克帝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一直到达格贝尔一世去世,他的后代才继承了统治的王国。但王国的大权,已经落到了宫相的手里。
七世纪末期,奥斯特拉西亚的首领丕平战胜了王朝的统治者,并担任宫相的职位,成为了王国的实际统治者。丕平死后,王朝内部发生内斗,最终查理·马特获得了胜利,并掌握了实权。
马特是丕平的私生子,十分骁勇善战,他打败了入侵的阿拉伯人,又将边境上的萨克森人、弗里斯兰人等打败,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后来法兰西国王去世,马特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但和他的父亲丕平一样,并没有国王的称号。马特死后,依照传统,帝国又被他的两个儿子卡洛曼和丕平三世瓜分。
在后来的斗争中,丕平三世打败了卡洛曼,并迫使卡洛曼和法兰克的国王进入修道院。不久,丕平便按照教会的仪式,正式登基,成为帝国的国王。在丕平三世的统治期间,他获得了宗教对于国王的支持,两次对伦巴底人的作战,巩固了王国的统治。
丕平三世死后,按照传统,王国应该由他的儿子瓜分。丕平有两个儿子,但他的小儿子在他死前便已去世,因此,王国便由他的大儿子继承,便是著名的查理大帝。查理在继位之后,继续与伦巴底人战斗,并最终占领了他们的国家。之后,他又对萨克森人作战,并迫使对方臣服自己。
查理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的战争,绝大部分都取得了胜利,整个西欧地区几乎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
在他的统治期间,一直与罗马教皇保持联系,但在雄厚国力的支持下,查理并不受教皇管辖,而是相反,教皇需要听命于他。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国王加冕为帝,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查理统治了帝国46年,在他死前曾留下遗嘱,将国家分给他的三个儿子小查理、路易、丕平。但小查理和丕平早已去世,于是便由路易继承了王位。
路易死后,由他的儿子洛泰尔继位。路易的另外两个儿子不服,结成联盟,共同讨伐洛泰尔。最终洛泰尔被打败,为了求和,洛泰尔签下了《凡尔登条约》,将国家一分为三,分别为西法兰克,中法兰克,东法兰克。
多年之后,三方又签订了《默尔森条约》对国家边境进行调整,形成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的雏形。这三个国家互为邻居,互相影响,在很多历史进程上保持了一致。十七、十八世纪,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三个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新航路开辟之后,中国进入了西方殖民者的视野。英国首先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这个三个国家也紧随其后,开始入侵中国。
德国占领了胶州湾、山东半岛等地,法国占领了广州湾等地,意大利侵占三门湾失败后,又和美国、俄国、日本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了北京。一直到清朝灭亡之后,这些领土才陆续被中国收回。
如今,随着世界局势的改变,三个国家早已没有往日的风光。如今的世界,以经济的建设为主题。为了在新的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欧洲各国组成了联盟,这个三个国家便被视为欧盟的核心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