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虽然处于地震大省的中心,四川盆地的盆底,依然是地震和洪水都无法伤害到的,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在今年各地洪灾频发的时刻,成都依然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为什么成都会是这么一个有福报的城市呢?写此文的灵感完全来自于前阵子妙何参观了成都博物馆,才真正了解到成都其实并不平凡,但是一直都很低调。
每到一个城市,想要了解他,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了。而成都博物馆的新馆,位于天府广场的西侧,远看是由金色的铜和透明玻璃装饰而成的博物馆就像一颗“金镶玉”,经历了六年的修建,于2016年6月面向大众开放。与之相邻的素有“玉如意”之称的四川省美术馆以及酷似“汉代书阙”的四川省图书馆等建筑,共同构成了成都最核心地带的文化性地标。
说到成都博物馆,他能够屹立在这座拥有3千年文明史的城市中心实属不易,整馆共分为十层,分别是上六下四的布局,而展厅则主要在负1和第5层。馆藏二十余万件的文物足以让他成为整个西南区NO.1的博物馆。
现在要说到的是二楼,因为这里展现的是整个成都从先秦开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缩影和记忆。想了解成都的古往今来,在二楼展厅就能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而在“花重锦官城 成都古代史”的展厅里,一头重量级的镇馆之宝“石犀”,别看它外表是只憨厚朴实的石兽,而它的身世至今是个谜。
石犀最早于1973年现身于成都天府广场。但由于当时它埋得太深,体量太大,因此又在地下继续沉睡了30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后来出土是8.5吨重,而30年前没有这么大的起重设备,所以只能按文物法就地掩埋。
说到这只石犀的出土,不得不提这位“追兽达人”谢天开。谢老师是成都的一名作家,2008年谢老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天府广场附近的钟楼下,埋着一个“稀世珍宝”,但当时却无人知晓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直到2010年天府广场钟楼拆除的时候,这头石犀的命运才得以改变。
而在当时,对它的形状有三种猜测:一种是说的石狮子,第二种说是石象,第三种是一个成都市的水利专家冯广洪老先生,他说是石牛。为了这件“稀世珍宝”能够顺利出土,谢老师与朋友们一起奔走呼吁,接下来才使得工地停工,考古队介入调查,果真发现这个大块头妥妥得睡在钟楼废墟的地下,而这头石犀最终在2013年才被完整的挖掘出来与世人相见。
但是关于它的传奇故事远远还没有停止,关于它的身世和用途,考古界和文化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总的来说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说的是李冰治水的五头石犀之一,另一种说法,是在《史记》和《华阳国志》上有提到秦穆公当年送给蜀王的金牛。
到底这头石犀到底是否为李冰当年治水时所打造的镇水神兽?虽然还有待考证,但它的出土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故宫博物馆的馆长曾经说了一句话“这足以改变中国雕塑史”。因为这是当时在成都出土体量最大的,长约3.3米,重达8.5吨。
阵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虽然它们不会主动说话,但是却给人们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通过这种体量巨大,雕刻线条生动的石犀,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秦汉时期天府之国的物阜民丰。
难道成都千百年来不受灾害所侵,真是得益于这只护城神兽的守护吗?一切都有待科学的考证,但是天府之国的富饶与平静却是很多人向往生活。这座3千年的古城,你是否想来走一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