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长城是段血泪史,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觑。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将各个重要的隘口、关城、以及军堡连成了一张严密的防御网,既可防御也可反击。不过好战的以色列人却提出一个“颠覆性”的新观点,推翻我们一直以来所认定的“防御外敌入侵”的理论。
这些以色列研究者们通过航空摄影、卫星拍照和考古研究资料,制成了一个中国长城北线部分的详细地图,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统治者建造长城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当地居民流动。”并且他们还提出反问:如果古代的中国人用长城来防御外敌,那么建造一些成本较低的防御工事即可,为何还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高的成本来建造这样一座工事完备的军事要塞,而且它还经常被攻破?
实际上以色列研究者们所提出的理论并非无稽之谈,地理上看长城的沿线,在古代与自然界形成的农牧界线几乎是“平行”的。过去以南的农耕文明与以北的游牧文明在农牧界线上生死搏杀了数千年,长城的出现的确会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既限制了寒冷时期北边游牧民族南下,也防止秦王朝子民向北贸易,实现了从关内人口的口袋里收到了更多的税,达到了控制了经济的目的。不过古人之所以斥巨资修长城,其根本目的就是防御。
3000年前,西周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曾筑“列城”作为防御要塞,秦始皇修建长城是让防御工事走上了更加“现代化”程度,也更加的完善。这也可以说是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下的时代产物。当时列国为了互相抵御对方、抵御东胡匈奴早已新兴修建了与长城相似的工事。在历史上,秦、汉、明三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而且他们都是在打赢了北方游牧民族后,根据游牧民族的特性不得不继续进行修建维护长城的工事,所以他们的初衷就是为了防御。可能有人觉得长城的修建根本没有防住敌人,说它起到防御作用太牵强了。然而这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可以看看邻居印度,他们从没有修过长城,历史上被16外族统治过。我国古代君王修建长城并非是要完全抵御外族,而是减少入侵几率,减弱入侵攻势,不至于大门敞开任人宰割。而且长城的作用也不只是死守,从地理上看,它也可以是阻断敌人退路的城墙,能为关内军队起到“关门打狗”的战略效果。
如果没有长城,华夏文明或许早已覆灭。这些以色列研究者们不了解古代游牧民族的狡诈,也没有泊里打滚的中国古代帝王的眼光与智慧。而他们所提出的颠覆性观点存在着可能性,但并非是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