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神童的话题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连李白都“自愧不如”的神童少女岑怡诺也随之大火了一把。
这位女孩日均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还在两年间出版了三本书!
而面对多方的质疑,这位神童的父亲对此的回应是:没有夸大,作诗是比打字速度。
此回应一出,网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日作诗2000首的神童,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者。
恐怕杜甫听了落泪,李白看了会心碎,白居易彻夜难眠。
神童为何比比皆是?
现如今,人们对神童的追捧已经达到了扭曲的地步,没有神童,也要创造神童。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迎合全社会对“神童”的狂热,关于神童的炒作才频频出现,且有利可图。
但这些神童,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很难判断。
神童的背后,是着家长的“迷幻”操作
2016年,一则“商丘市9岁女孩张某某参加高考,被誉为神童”的新闻,刷新了高考年龄的纪录。
但后续随着高考成绩的曝光,女孩很快褪去了光环,因为总分也只有172分。
她的父亲张某,开办了一所名为 “圣童私学”的“私塾”,称自己的女儿从4岁起,就在家里学习,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
而且,这位父亲不仅把女儿炒成神童,还想把自己塑造成“天才”。
他自称8年学完了中小学全部课程,后考上北大,5年硕博连读。
实际上,全是假的。
这些神童的家长在面对公众时,都表达了拳拳的爱子之心。
“作诗少女”的父亲在回应公众质疑时,也反复表示“最终还是一切为了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望子成龙本没有错,但沉迷于打造“神童”的做法,实则是自欺欺人。
仲永之伤,古已有之
很多家长追捧神童教育,把孩子弄得像神人、像超人、像机器人,就是不像孩子。
过早的成人化、功利化,使孩子丧失了本应该拥有的“童年”。
没有“童年”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养成健康的三观。
“自己没做到的强加在孩子身上,大部分父母都是这样”
“揠苗助长新解,诸位家长能否顺便拜读一下伤仲永?”
仲永之伤,古已有之。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正确引导,过度关注和开发,往往会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