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卫健委通报,7月20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病例12例;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至此,北京市已连续15天无新增报告确诊病例,全市所有街乡均为低风险地区。
7月21日,在北京市第158场新冠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说明新发地疫情及其相关的传播扩散已经全部终止。
持续40天左右的北京新发地疫情终于过去。而作为新发地疫情“风暴眼”的北京丰台花乡地区,是北京最后一个降低风险等级的地区。无论是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还是在新发地做生意的商户,这一月有余的抗疫生活,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40天的抗疫路6月9日:25岁“丰台小伙”刘某某因发烧、咽痛骑车就诊。
6月10日:“西城大爷”独自骑车就诊
6月11日:当日确诊1例,56天本地无新增病例被打破,对“西城大爷”隔离治疗并进行流调
6月12日:当日确诊6例,得知“丰台小伙”曾前往新发地
6月13日:当日确诊36例,丰台区启动战时机制
6月14日:当日确诊36例,北京进入非常时期,新发地周围4.6万居民测核酸
6月15日:当日确诊27例,全市社区二级防控
6月16日:当日确诊31例,北京调至二级应急响应
6月17日:当日确诊21例,对35.6万人测核酸
6月18日:当日确诊25例,保持战时状态
……
7月5日:当日新增1例确诊病例,已是连续8天新增个位数
7月6日:首次出现0新增确诊病例
7月7日:连续两天无新增病例
7月20日:宣布连续14天0新增
7月21日:宣布连续15天0新增,宣布中风险地区清零,全市所有街乡均为低风险地区。
7月21日:北京发文称,辖区内的剧院、KTV、网吧等将有序恢复开放
>>疫情初现
“以为封锁最多两三天
没想到隔离了1个月”
前两天,韩先生手机里的健康码从黄色变成绿色。拿着这张绿色通行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出家门去理发店剪发。回想起来,从6月13日隔离在家,他已经有一个月时间没有进过商场,也没有进过理发店了。
现年39岁的韩先生,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宜兰园3区,这里距离新发地市场不到2公里。自6月11日北京疫情初现端倪,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即为新发地市场密切接触人员。作为新发地附近小区,韩先生所在的宜兰园很快进入全封闭管理状态。
“我以为很快就能解封,没想到这次封闭了20多天。”6月13日夜里,宜兰园发出封闭通告,小区内住户不允许出入,并且每日都需要两次测量体温上报社区。突如其来的疫情远比韩先生想象的严重。
6月14日开始,北京确诊人数开始进入上升通道;6月16日,北京上调应急响应到二级。新闻里的数字让韩先生紧张起来,楼下也没有了遛弯的人群,整个小区恢复到了过年时的“战时状态”。
周遭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6月14日,他接到通知,社区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此前接触过新发地牛羊肉综合交易大厅的人员,还需额外做血清检测。紧接着,每位住户的出入证也进行了更新,要求粘贴上各自的照片。甚至为了精准防控,此前的人像采集系统也不再使用。外卖不再允许入内。换言之,只要没有出入证,哪怕用可以证明居住地的身份证,也不会被允许进入。
封闭管控下的新发地周围小区
>>严峻时期
“仿佛生活在消毒液里
曾经最担心物资保障”
在收到社区隔离通知的当天,韩先生便向单位报告自己无法正常上班的情况,自此,直到7月4日,韩先生一直处在居家办公的状态中。与此同时,韩先生7岁的女儿也无法回到学校,一家人只能在家中等待疫情过去。
“从社区到学校再到单位,都要求我们每天汇报体温测量情况,同时要汇报家人的身体情况。”韩先生说,每天他早上7点多,下午1点多,他都要拍下体温计,记录数字,同时发送给三个不同的管理者。
很快,韩先生开始收到多个流调电话:“首先是社区逐个排查,询问核酸检测情况和身体状况;接着是大数据追踪,询问我有没有去过新发地;再接着是大数据反馈给社区,社区继续了解我们在新发地的接触情况。”
与此同时,消毒车和消毒机器人开进了社区。韩先生介绍,消毒车每隔几天就会对小区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机器人随时在小区转悠。用韩先生的话来说:“好像每天都生活在消毒液的气味里,哪怕已经关了窗户。”
相比于居家生活和反复的流调工作,起初最让韩先生担心的,是隔离期间的物资保障。韩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疫情来得突然,家里储备的食品并不丰富,加之老人同样住在小区里,他更担心老人的药品断供。
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社区工作者想出了办法:每栋楼选出一名楼长,每天记录需要的菜品和药品,由专人统一买回送至社区。再由志愿者送至单元楼下的货架,接着由楼长负责分发。
“这些细节上的考虑,让我很感动。”韩先生说,在确保物资保障后充足后,韩先生的心终于踏实了些。
6月中旬,与韩先生所在的宜兰园3区仅一街之隔的2区,出现了确诊患者;不久,1区出现确诊患者。韩先生开始变得焦虑起来,自己所在小区的居民,甚至是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救护车带走的人?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北京疫情最严重时,6月13日、14日,每日报告新增病例数均达到36例。此后6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也都在20人以上。
不久后,北京市出台“14天+14天”隔离措施,要求对新发地牛羊肉综合大厅接触人员进行28天的居家隔离政策。韩先生在小区里看到,不少隔壁的单元楼真的封闭了起来,直到自己被允许走出小区活动,上述小区也一直在封闭当中。
“小区距离新发地太近了,因为便宜,这里不少住户买大批量的水果和肉类都选择新发地,也有不少租客就是新发地的商家。”韩先生说,他所在的小区,被隔离起来的单元楼不少,但居民都非常配合工作,都不会擅自出门。
韩先生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显示阴性
>>转机来临
“终于等来中风险区清零
健康码终于回到了绿色”
终于,北京疫情出现了转机。从6月中旬起,北京新增确诊人数开始下降,直至归零。从7月1日起,宜兰园宣布解除隔离,社区居民可以持证出入小区,但重点防控的小区,仍在隔离之中。
“解封之前,我们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韩先生回忆,6月27日,社区再次组织小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直到确定不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才最后发出解封通知。
尽管已经解封,但丰台花乡区仍是中风险地区。在韩先生的手机里,健康码仍然是黄色:“虽然能出小区了,但打车困难,进商场困难,就连想理个发,都几乎不可能。”
韩先生回忆,为了解决小区居民无法购买蔬菜的难题,社区联系了菜场,每天便有了专门为社区供应食物的“蔬菜直通车”,每天上午7点到,一直到下午2时许蔬菜卖完。“蔬菜价格基本和市场上的一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买到想吃的,新鲜的蔬菜了。”韩先生说。
7月5日,韩先生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是黄色健康码,他没有乘坐交通工具,也没办法打车,只能选择开车出行。到单位前,他再次按要求前往中日友好医院进行核酸检测,但因为是来自中风险区的黄色健康码,在医院扫码那一刻,警报声也响了起来:“那一刻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所幸,在连续15天无新增病例后,7月19日,北京宣布整体下调防控等级为3级。7月20日,最后一个中风险区丰台花乡,也回到了低风险的行列中。自那一刻起,韩先生手机里的健康码终于变成了绿色:“这是最让我激动的事情,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终于回到了正规。”
>>回归正常
“我会带着女儿走进电影院
感受特殊的影院氛围”
北京疫情在经过近40天的严防严控后,终于迎来曙光。在7月21日北京市召开第158场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说明新发地疫情及其相关的传播扩散已经全部终止。
就在7月16日,国家电影局也明确,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今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发布文件《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有序恢复经营活动的通知》,其中明确,经属地政府统一,稳妥、有序恢复辖区内剧院等演出场所。
“健康码变绿了,电影院也要开了,生活回到正轨了。”韩先生说,自己也会带着女儿走进电影院,让孩子感受一下特殊的电影氛围。
尽管北京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之下,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中国人民大学医改中心教授王虎峰仍然提醒:“在降低应急响应等级后,设置1~2周观察期,也建议市民在观察其内,非必要不扎堆旅行和看电影。”
“北京疫情能够迅速控制,离不开医护人员、社区人员齐心协力的付出。作为市民,我们应该配合工作,共同保护这个成果。”韩先生说。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特约记者 杨雨奇 北京报道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