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等城市的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萝卜快跑是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现在已经在武汉等十几个城市试点上路了。
从前期运营情况来看,确实让广大消费者感觉“很香”,比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有巨大优势。
萝卜快跑主要优势是:
1.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成本更低,打车费比网约车还要便宜很多。
2.服务态度稳定,不区别对待。没有传统出租车那种故意绕远路、拒载、随意加价、不开空调、环境不达标等问题。
3.萝卜快跑的车内环境很标准化,不需要看司机脸色,尤其适合现代的社畜年轻人。
4.路线规划和行车严格遵循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不加塞,不随意变道。在算法优化情境下,更安全平稳,比有人驾驶更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以上这些,都是萝卜快跑这类无人驾驶出租车显而易见的优势。相比之下,有人驾驶出租车好像遭遇了降维打击。
“出租车行业大变天”、“萝卜快车抢了出租车司机饭碗”、“AI技术先抢普通人饭碗”,之类的言辞最近充斥各大网络平台。
目前,萝卜快跑还没有在各大城市全面铺开,运营区域最大的武汉,也只投放了400多辆。据百度计划,预计年内投入1000辆,年内实现盈亏平衡,明年实现盈利。
在武汉,萝卜快跑今年运营以来接单量就超过了500万单,相应区域的出租车司机的业务量,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于是,武汉就有出租车司机联名要求限制萝卜快跑,倡议给出租车司机留生存空间。
武汉出租车司机的呼声,代表了全国数百万出租车司机群体的集体焦虑。大家都知道,如果萝卜快跑大面积商用,他们很有可能饭碗不保。
以前,出租车司机可是个令人羡慕的群体,不仅收入可观,而且工作自由体面。滴滴打车等网约车出现之前,出租车市场几乎是卖方市场,人们出行打出租车,很多时候还要看出租车司机的脸色。
网约车出来后,出租车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打车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难了。但是,那也没有对传统出租车构成颠覆性影响。反而,让网约车成了就业托底类工作。
但是,萝卜快跑这类新事物出现,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萝卜快跑是百度这类互联网巨头运营,基本不会给民间参与的机会,反而让数百万网约车群体,失去了退路。
真到了有一天,凭借价格优势,占据出租车市场垄断地位后,跟以往的外卖、网购平台一样,涨价割韭菜,受损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互联网大厂的这种套路,这么多年不一直如此吗?先用价格优势,挤垮传统行业,然后涨价收割。
要知道,互联网前期投入很大,而前期的低价优势能够维持,必然是有资本为其垫付初始成本。
这部分前期成本,后期一定会加倍回收的,不然他们就不会做这个项目了。
这么一个十分清晰且简单的逻辑,这些年大家见到的还不够多吗?
所以,最近武汉出租车司机的呼声,让很多消费者嗤之以鼻,甚至冷嘲热讽,认为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是时代淘汰了他们,是他们早前服务不给力导致。实在是想得简单了!
而且,最让消费者不以为意的是,他们认为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只要自己打车便宜了,还管那么多干嘛?
持这种想法的朋友,难道前些年外卖、网约车、团购还没让大家看清吗?
况且,这次无人驾驶对传统出租车市场的颠覆更加深刻和全面。那些丢了饭碗的司机,一定会去其他行业挤占就业市场。到那时,这些无限支持萝卜快跑模式的朋友,还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吗?
总结
对于萝卜快跑这类无人驾驶应用的推广,我们应该持谨慎态度,并在规则方面提前做好预设。
我本人非出租车司机群体,家人也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而且打车一般都是打网约车。所以,作为社畜的我对菠萝快跑是乐见其成的。
但是,考虑到出租车司机群体十分庞大,因此无人出租车行业的铺开,一定要谨慎对待,格外小心。
比如,限定萝卜快跑的运营区域,和场景,也要限制其规模,防止一家独大,赢家通吃。在天气恶劣、交通状况复杂的路段,也要限制其接单。
另外,在适合其发挥作用的场景,应该大力支持其投入,比如利用其可以24小时运营的优势,在深夜扩大其运营区域,照顾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总之,我十分支持萝卜快跑这类新技术投入作用,但是要在规则设置,平衡传统行业方面有恰当的预案,加以规范。
否则,像以往外卖行业那种,先低价挤占市场,回过头就来收割的故事,恐怕又要发生了。如果那样,会对大家都不利!
(全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