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大湖钻探探寻青藏高原自然密码#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青藏高原所学术副所长丁林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
2023年9月7日,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青藏高原湖泊岩芯钻探与气候环境科学数据集成”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拉萨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历时5年,在高原大湖纳木错开展钻探工作,成功突破400米深度,获取了珍贵的岩芯样本,为探索青藏高原百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丁林表示,此次钻探不仅突破了技术上的难题,更为我们理解地球历史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方法。
技术突破,实现高原深孔钻探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海拔4718米。
作为青藏高原第二大湖泊,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地质记录和古气候变化信息,成为科学家研究高原隆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的理想地区。
由于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湖泊沉积物松散、易碎等特点,使得在高原大湖中开展深孔钻探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团队在纳木错开展过多次浅孔钻探,但始终未能突破100米深度。
”项目首席科学家、青藏高原所研究员王君波说,“这次我们采用新型钻具,并优化施工流程,最终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
据介绍,本次钻探采用直径6.5厘米的套管钻进,在钻进过程中不断下入更细的套管以保护钻孔不坍塌,同时使用特制取芯管提取岩芯。
经过不懈努力,科研人员终于成功获取了400米长的岩芯样本。
针对高原地区高寒缺氧的特点,项目组还研发了一套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便携式钻机设备,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珍贵资料,揭示气候变化密码
“这些岩芯样本蕴含着过去百万年气候变化的秘密。
”王君波介绍道。
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科研人员可以重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历史记录,为理解地球历史气候变化提供关键证据。
据了解,本次钻探所获得的岩芯样本主要由泥质粉砂组成,富含有机质和碳酸盐等物质。
科研人员将对这些样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碳同位素、硅酸盐矿物、生物标志物等多项指标测定,以揭示古气候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
通过对不同时期沉积物的对比研究,还可以发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过程。
“这些宝贵的资料对于我们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丁林强调道。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如何准确预测未来气候趋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古气候环境记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持续探索,助力科学研究与环保行动
尽管本次钻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丁林表示:“这只是开始,我们将继续探索更深层的奥秘。
”
据了解,项目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在纳木错周边地区开展深孔钻探工作,以获取更多关于青藏高原古气候环境变化的直接证据。
同时,他们还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交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模式发展。
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组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环保行动。
他们希望通过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和传播环保理念的方式,引导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青藏高原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宝库,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丁林最后强调道:“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片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