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半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下简称“亚投行”)批准了价值超过80亿美元的共计40个项目,遍及16个成员国,而未来投资仍有不小增长空间:亚投行的年度承诺将达到100亿美元。
亚投行副行长兼秘书长艾德明(Danny Alexander)近日在全球化智库(CCG)发表演讲,并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吸引更大范围的投资,需要将基础设施项目转变为可盈利的资产类别,而这就是我们试图做的。“
他并指出, 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不同的是,亚投行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项职能。“我们并没有脱贫的任务,也不会向项目国提供优惠的金融政策,这是因为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和互联互通的增强将有助于提升生活水平、普及基础服务”。
艾德明解释称,“这也有助于亚投行高效率并有成效地展开工作,并能在不影响高标准的前提下及时地作出决定。”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使命
艾德明表示,成立三年半以来,亚投行在全世界的成员国已经从57增长至97个,除主要面向亚洲外,亚投行在欧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也开展了重要项目,其中也包括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洲。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盟也表明他们看到了亚投行这阶段的进步。
与此同时,特别在亚洲方面,艾德明在演讲中指出,从现在到2050年,将会有12亿的亚洲人涌入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将对城市的运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着决定意义。因此,通过帮助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来支持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就变得更加重要。
其中,他指出,印度是亚投行投资的最大接收国(25%),其他的接收国还包括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阿塞拜疆、埃及和孟加拉国等。艾德明称,亚投行同成员国政府的关系有助于减少在地方投资的风险,私人机构很难做到这点。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亚投行除向所有的成员国政府以同样的利率借贷外,还可以向中低等收入国家提供贷款,而据海外发展研究所(ODI)报告显示,中等收入国家已经“毕业”,不再是大部分多边开发银行的主要接收国。艾德明称,这个特点能确保亚投行有能力向更加不稳定的地区进行投资。
巨大融资缺口需要私营部门
据亚洲开发银行(ADB)测算,为满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到2030年亚洲每年估计需要1.7万亿美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1.7万亿美元的投资如果仅仅靠多边开发银行以及其他的政府资源很难实现。为了能够满足地区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吸收更多的私人部门资本。”艾德明对此表示,我们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如何将巨大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转变为可以盈利的项目。”
在亚投行与经济学人智库共同发布的《亚洲基础设施融资2019》报告中,一项对开发银行的调查显示,仅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仅凭私营部门将不会在欠发达的地区提供服务。
多边开发银行恰好能担当好私人投资和基础设施间的渠道角色,帮助减少风险和信息不对称。艾德明举例称,早在2017年6月,亚投行就对印度国家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NIIF)进行投资:“该基金由摩根士丹利公司负责管理,我们希望这笔资金能作为鼓励私人资本对印度能源、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种机制。”
艾德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需要将基础设施项目转化为可盈利的资产类别,所以需要找到共同标准、共同路径和共同指导说明。我们会根据风险区别对项目进行不同定价,这是我们动员私人领域融资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把基础设施看作一种长期项目,一些长期投资者和我们有着相同的目标,就会达成协议进行合作。”
艾德明并举例称,在2019年1月,亚投行投资5亿美元开展环境社会治理(ESG)计划,目标是促进基础设施成为一种资产类别,发展基础设施的借贷资本市场,促进私人投资者参与。
这种做法此前由世界银行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实践过。该公司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谨慎的机构投资者提供平台,提供多种支持绿地项目的固定收益证券以减少风险,从而吸引基础设施投资。
责编:冯迪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