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原校长迪萨纳亚克:
“一带一路”增进民心相通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原校长迪萨纳亚克表示,在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发展陆地和海上贸易及旅游业,与斯里兰卡的关系源远流长,“目前,亚洲各国和地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国际合作规模与范围有了显著增长,遗产保护正迅速成为区域内经济和政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之间的交往正通过‘一带一路’发扬光大”。
迪萨纳亚克表示,“一带一路”倡导的“五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民心相通,即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互动和交流。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和发展智力联盟的办法实现。当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战略为不同国家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学生将有机会了解不同的文化,并将一些重要的文化元素带回本国。近年来,亚洲高等教育一直在快速发展,许多大学的全球排名都很靠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倾向于到亚洲一些著名的大学就读,而不是去西方国家大学学习。这也促进了亚洲之间的文化交流。
“目前,亚洲高等教育机构正在联合起来。例如,亚洲大学联盟为文化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亚洲院校联盟计划包括青年论坛,每年约有50名学生到一所大学研究亚洲人民感兴趣的共同议题,这为文化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迪萨纳亚克说,“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亚洲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方面正在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现在开始将文化视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一带一路’将极大促进亚洲人民之间的文化互动,实现亚洲文化遗产传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丹 周明阳)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亚太区域主任莎琳娜·米娅:
志愿服务推动世界变好
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亚太区域主任莎琳娜·米娅表示,相互尊重和相互团结是指导人类社会应对挑战不可或缺的价值。亚洲一直秉持团结、奉献、尊重、努力的价值观,这与联合国倡导的价值观相同。当今世界虽然与联合国成立之初有很大不同,但坚守的价值观应该是自始至终不变的。
莎琳娜·米娅说,大家应该拥抱文明多样性,反对单边主义。当今世界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了实现更加平衡的发展,联合国制定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南北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保护地球,应对贫困、饥饿等问题,实现共同繁荣。亚洲地区大约有7亿年轻人,占世界青年人口的70%,亚洲青年可以为全球应对最紧迫的挑战作出贡献。
“现在,世界面临着复杂的挑战,需要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志愿者至关重要。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促进人与人的交流,社会与社会的交流,国家与国家的交流。”莎琳娜·米娅说,“志愿服务在中国文化中有很丰富的内涵,中国有很多志愿者参加了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志愿项目,中国政府对此也大力支持,为推进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愿意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强化合作,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更加美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大学教授巴依汗:
美食文化串起丝绸之路
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大学教授巴依汗在“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上给嘉宾们带来了一个非常轻松的话题:丝绸之路上的美食。他认为,美食是串联起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纽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密码。
巴依汗表示,有着悠久历史的丝绸之路在年轻人心目中太过古老,与他们交流起来未免存在隔阂,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来形容丝绸之路,会给年轻人带来几分亲切感。“我们向年轻人说起丝绸之路时,就说这是古代的‘互联网’。互联网是用来传输数据的,但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也能通过丝绸之路实现数据传输,且丝绸之路实现的是东西方双向沟通。”巴依汗表示,这就给更多文化形态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丝绸之路的串连下,在东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人们把美食带到了各个地方。巴依汗目前正在筹备一个关于丝路的新项目,“在这个项目筹备过程中,我们把食品、食品加工也纳入其中,并认真思考把什么样的美食选择出来作为代表”。巴依汗表示,他们最早选择了米饭,“这是我非常喜欢的食品”。此外,他们还拓展了不同地方的不同美食,大米、高粱、小麦等食物原料也纳入其中,“我们还搜寻了不同地区的酒,还有意大利面,它很受年轻人喜欢。另外,也有乳制品,包括酸奶、奶酪,这些都是分布在丝绸之路上的美食”。
“我们还在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寻找传播到了其他地区的香料,这是一种更有意思的尝试。”巴依汗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丹)
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主席苏万:
青年伙伴携手促进友谊
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主席苏万表示,印度的民族认同是在长期融合与共存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信仰和语言多样性是印度的与众不同之处,印度接受并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青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亚洲各国和地区大多数人都满怀希望地关注着青年人的成长,他们相信青年有远见,可以帮助推动世界发展,可以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友谊,促进亚洲的文化融合。”苏万说,“青年人是亚洲发展的催化剂,但是,他们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如果我们想加强全球合作,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就需要解决青年面临的一些问题。当前,激进主义在一些国家兴起和蔓延,危及许多地区的稳定发展。我相信,今天聚集在这里的人,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很多帮助。”
苏万建议,亚洲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在亚洲地区之间形成独特的青年伙伴关系,让青年人之间的联系成为亚洲发展的一种独特理念,为青年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我想给亚洲青年发展提供一些建议。那就是要充满责任感,要坚持创新精神,要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要把善良和人性作为重要的美德。”苏万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
文化交流带来创新思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表示:“文化交流、融合会带来创造性思维,带来可持续发展。”
文化交流融合所带来的创新,在建筑上的体现非常明显。吕舟表示,中国传入的木结构建筑和日本原有的木结构建筑形态之间有明显差别,日本匠人在接受了中国建筑的形态后,很快融合他们的形式,融合他们的材料、气候特点等,形成了日本建筑的独特面貌。这种独特面貌,既融合了中国唐宋时期的建筑形式,又有自己的创造。这种建筑形式在19世纪传入欧洲,变成了东方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特征。“这说明,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创新。”吕舟表示,“文化不仅要保护,还要不断创新。在亚洲文明对话交流过程中,我们看到交流和对话促进了创新。”
在生活方式上,文化的交流互鉴则带来了更强大的力量,甚至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吕舟认为,古丝绸之路上有两个重要产品:瓷器和丝绸。随着瓷器和丝绸的传播,古丝路沿线形成了大量陶瓷作坊,带动了这些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这说明文化传播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丝绸特别是瓷器,也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的贡献。另一方面,在汉唐之后,坐式家具传入中国,也改变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从14世纪到17世纪,中国的家具形式融合了本土审美、材料和工艺,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完美程度,达到中国古代工艺水平的顶峰,这就是明式家具。这种文化交流、融合会带来创造性思维,带来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亚洲文化和文明交流的重要出发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丹)
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
从我做起守护文明延续
“文明可以是一个个很具体的物品,一件件很具体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心态来学习、交换、融合、创新,这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修课。”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说。
霍启刚表示,亚洲文明的希望在青年,文明的责任更在青年,青年应当在文明对话中发挥重要作用,“文明对话的前提是‘知己知彼’,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文明,还要欣赏别人的文明。亚洲文明,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文明对话的关键是‘从我做起’,作为文明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具有多重文明属性,都应该从自我做起,为文明对话贡献力量”。
霍启刚表示,亚洲青年要做亚洲文明的守护者。亚洲文明之所以瓜瓞绵延,就在于亚洲人民懂得守护,善于守护。亚洲青年要做亚洲文明的创新者。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就必须不断创新。亚洲青年要开动脑筋,广交朋友,大胆尝鲜,促进亚洲文明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融合和创新。亚洲青年应一起积极倡导多元、平等、包容、开放的文明观,讲好亚洲文明故事,为亚洲文明鼓与呼,书写出更多、更精彩的亚洲文明篇章。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对话交流、学习互鉴、融合创新的历史。我们必须为后代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我们能够像今天一样,坐在一起讨论,形成共识,为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霍启刚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马来西亚亚太研究学会会长王琛发:
文明对话需要互鉴互赏
马来西亚亚太研究学会会长王琛发表示,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作为文明成果的精神或物质产品。文明对话的客观条件需要人,需要开放贸易、留学和旅游,让大家得到利益或消费体会。只有这样,才可以鼓励不断循环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王琛发表示,他在翻阅《明史》和琉球国古籍《历代宝案》时发现,明朝的国书常加上一句“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在一些贸易信件中也往往不忘互相问候,特别强调“四海一家”。那时,大家基本上已经认识到,彼此是一个共同体。
王琛发表示,汉朝时马来西亚东岸有个都元国,在《通典》等书中留下记载。这个国家的名字来自一种海边银树叶,当地人熟悉也传播其用法,该邦国因此得名。中国人掌握了之后,记载在药书《南方草物状》中,后被《齐民要术》转引,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马来人在讨论自身医药文明时也需要参考这些中文文献,这样无论是对马来西亚医药文化的自信,还是对中医文化的理解,都加深了。
“这说明文明对话是互相认识和学习的过程,由互相欣赏而促进各自自信。你可能借鉴和引入其他文明元素,丰富和创新自身文明;你也可能从别人的文明中发现对方欣赏你的传统,替你保存,又让你重新创新。”王琛发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丹)
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
鼓励合作塑造美好未来
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表示,当代年轻人是数字原住民,他们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对待不同的社会和文化都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
“但是,技术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难以区分虚构与现实的世界,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沟通方式,社交媒体会根据个人偏好推送信息,但这样也可能会强化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傅海燕说。
傅海燕表示,要促进青年健康发展,需要同青年多接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让他们对国家发展有更大的兴趣,也要想办法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为了共同利益而努力,积极塑造属于他们的未来。
傅海燕表示,青年对话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让大家了解青年人的力量和创造力,通过对话,可以看到他们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除了发展对话平台,社会还应当赋予年轻人更多行动的权利。
“我们经常会提醒新加坡的年轻人,他们同时也是亚洲社区的公民,我们会鼓励他们与其他国家的青年共同合作,我们希望让新加坡年轻人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做好合作的准备。”傅海燕说,“因此,新加坡也鼓励年轻人参加亚洲的教育交流、服务学习和实习、领导力发展计划等,我们运用良好的双边关系、多边关系把年轻人送到一些领导力发展平台上培训。参加这些项目的年轻人,对中国、东南亚国家的了解变得越来越深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