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霸王龙,人们可谓耳熟能详,这群栖居在北美洲及亚洲大陆东部的“恐龙巨星”凶猛而神秘,在亚洲地区一直没有被发现过其足迹,时至今日终于被打破。7月29日,亚洲首例霸王龙足迹新闻发布会在福建省南安市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召开,中外古生物学界的专家学者宣布,在江西省赣州市发现了一个霸王龙足迹,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例,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最末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等学者共同进行,相关论文于6月10日发表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南都记者查阅相关论文发现,这块暴龙足迹标本在采集时受到轻微损坏,但基本上保持完整。该化石尺寸超过58厘米,并且存在大型脚跟,尺寸之大表明其是一个大型暴龙类,古生物学家从足迹推断其体长可达7.5米。邢立达在微博答疑中表示,这与此前距离33公里外在赣州本地发现的暴龙类虔州龙“无论是从地层还是身体尺寸都一致”,是非常难得的骨骼-足迹可对应化石记录。
邢立达指出,该足迹第II趾旁边还保存有一个小小的、外翻的凸起,或为大脚趾的痕迹,只有兽脚类恐龙才会有。相关论文表示,要鉴别孤立的三趾足迹是左是右并非容易,尤其是标本有轻微损坏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在完好的双足足迹中,第II趾和第IV趾存在不对称,并且在脚跟附近的第II趾后面会有向内的凹槽。此外,与第II趾相比,第IV趾足迹距有更多的指骨垫,并且更细长。根据上述特征,中外古生物写专家们将该足迹鉴定为右脚足迹。
邢立达在微博中表示,中国发现恐龙白垩纪晚期的足迹记录非常稀少,暴龙类恐龙变成化石甚为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霸王龙足迹”不等于霸王龙的足迹。邢立达在微博中指出,恐龙足迹学和恐龙骨骼学不是完全对应,本次发布的霸王龙足迹是遗迹学的一个学名,这些足迹的主人实际可能是暴龙类(霸王龙类)。暴龙类包括了暴龙(霸王龙)、分支龙、虔州龙、诸城暴龙、阿尔伯塔龙等。“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霸王龙的足迹,几乎没有一种恐龙足迹可以对应到具体的恐龙属种(有极个别可以对应的,但并非暴龙)。霸王龙足迹等同于暴龙足迹,等于包含霸王龙在内的其他暴龙足迹。”
据相关论文,2019年3月,该恐龙足迹被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资料显示,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米至14.7米,平均体重约9吨,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霸王龙生存于距今约6850至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陈菁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