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少林,笔名无悔,临渭区阳郭人。喜欢诗词、朗诵、旅游。曾在《青年作家》、《文友》、《市场快报》、《三贤文苑》、《华山文学》、《今日头条》等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多篇。现任渭南恒昌王子国际酒店经理。《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坐席:百度的解释为"宴会时就坐入席,泛指参加宴会。然而"坐席"一词从何而来呢?《韩非子·说林下》一文说:"卫将军文子见曾子,曾子不起而延於坐席″。这可能是关于"坐席"最早的描述。而中国是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坐就是坐下,席就是位置之意。比如我们说的主席,就是主要的位置。我想,在很久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很差,或者座椅板凳还没有制造出来,但经常有喜事要庆祝,于是就在地上铺上草席,把食物放在中间, 大家都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吃肉喝酒,洒脱自如,好不快活。虽然今天的宴席豪华奢侈。但"坐席"这个词语却永久流传了下来。应该也是一种乡愁记忆。
前几日,我回西塬阳郭老家参加一亲戚孩子的婚礼,也就是去坐席。那温馨的场面,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农村坐席的热闹和浓浓的乡情。其实,农村和城里一样,无论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孩子满月等都会举行宴席。招呼亲朋好友前来坐席,亲友当然会付出部分贺礼,主人设宴以示答谢。
无论是婚宴还是丧宴,主家必须得请一位大总管。能当总管者,一定是村上德高望重、经验丰富、行事果断之人。事前主家会摆好酒菜,请总管、厨师和帮忙的人到家,一边吃喝着一边商量宴席之事。总管会安排帮忙的人谁写礼收礼,谁接客,谁借桌椅餐具,烧水蒸馍,管水接电招呼乐队等。帮厨一般都是妇女的事。一切安排就绪,就写一张执事单贴在墙上,帮忙的人各司其职,以保证宴席顺利进行。所以农村一家过事,全村人都知道。
吃饱喝足后,厨师会根据主家的意思和亲戚的人数,大概席口开出菜单。农村厨师多用烟盒当纸,因为烟盒厚实,不易破损。孩子的本子纸质太软,沾上水就看不清字迹了。厨师眯着被烟熏成一条线的眼睛,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不紧不慢地写着菜品的种类和数量。时不时地吐出一串烟圈,思索中也不忘喝口茶水。主家拿着开好的菜单,算着这些菜的大概价钱,然后交给放心的亲戚去城里一次性采购回来。
一切安排好后,就该盘锅垒灶搭棚子了。棚子简单,多用彩条布搭成。盘锅却是门技术活,一般盘的是三连锅。我们家乡叫盘地雷。用胡基和加麦草的泥浆垒成。底下烧的是麦草和包谷杆等,柴禾做的饭菜味道非常香。那三连锅一锅烧水,一锅熘馍,一锅熬菜。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地雷旁摆一长溜案板,凉菜案、热菜案、大小盆碗、调料罐罐都码放整齐。炒菜蒸馍多用油桶做成的灶台。下面吹着鼓风机,烧着炭火。这样火焰比较猛,炒一大锅菜就比较快。
宴席前一天,最忙的就是厨师了。他吩咐帮忙的妇女摘菜,洗菜,切菜。自己开始打油锅,该焯水的焯水,该油炸的油炸。肉在大锅里煮着,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妇女们边干活边聊天。说着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盖新房了,谁家娃订婚了,是谁家的女子?谁家的母猪又下了十几只猪娃。最后的话题必是婆媳之间的事。反正鸡毛蒜皮,荤素都谝。切菜声,笑闹声响遍院子。其乐融融,很是开心。
第二天正席开始。总管再次叮嘱大家各司其职,不许偷奸耍滑,不许胡跑乱串,谁家都会过事的。先让来客和小孩子坐席,孩子吃完饭要上学哩,这耽搁不起;其次村上人坐;最后咱帮忙的再坐席。十二点左右,亲戚朋友基本都到了,新媳妇也接回家了。乐队在门外吹着欢快的曲子,并夹杂着演艺节目。新郎的父亲头上戴着用烟盒折成的帽子,嘴上叼着长长的烟袋,涂着口红,画着眉毛,身上披着大红的被面,背上用红纸写着一行字:"我要抱孙子″。新郎的母亲被打扮的花枝招展,耳朵上吊着大大的两片莲菜,怀里抱着一个布娃娃。身上也写着一行字:"我要洗尿布"。他们二人在众人的催打声中,笨拙的跳着滑稽的舞蹈,惹得人们哈哈大笑。戏耍完毕,总管就招呼大家入席就坐。农村的宴席,一般都吃两顿。中午的席口略显简单,下午才是正席。早面午席就是这个意思。
下午开席前先上四碟干果,瓜籽、柿饼、锅巴和水晶饼。客人慢慢吃着茶点,后厨就准备出席。我们老家一般是先上九盘喝酒凉菜,有麻辣牛肉、凉拌耳片、红油肚丝,泡椒鱼皮、干炸鸡腿、炝莲菜、拍黄瓜、豆芽粉条和油炸花生米。烟抽的是猴抡棍(猴王),酒喝高脖子西凤或精尻子太白(光瓶太白酒)。都是陕西本地的烟酒,抽惯了喝顺了,换成别的品牌还不太习惯。而且这种酒席,不管你家多么有钱有势,烟酒都不能太好。农村有农村的规矩,你千万不能破了农村的规矩。凉菜上齐后,每桌放一个酒壶一个酒杯。大家轮换着喝,谁也别嫌干不干净,卫不卫生。等酒菜吃喝的差不多了,端盘的人会撤掉空盘,再依次上九碗热菜。香酥鸡,清蒸鱼、香辣虾、粉蒸肉、带把肘子、八宝甜饭、蒜苔炒肉、蘑菇炒肉、烧豆腐;再加一盆西红柿鸡蛋汤;一盘白生生的手工酵面蒸馍。菜一道一道的上,客人一批一批的坐,如行云流水,所以也叫流水席。有鸡有鱼,有虾有肉。比喻日子大吉大利;红红火火;年年有余。在坐席中途,新郎新娘会给每桌宾客敬酒,一是认亲,二是表谢意。
等主家把亲友送走后,帮忙的人才开始做坐席。虽然劳累了一天,但累并快乐着。谁也没有丝毫的怨言,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将近尾声时,厨师也不那么忙了,就挺着大肚子,肩上搭条白毛巾,腰上系着围裙,两个耳朵夹着两根烟,手拿一个粗大的塑料茶杯,杯子已被茶锈熏染的发黑发黄,里面泡着浓浓的茉莉花茶。他边喝边笑着问大家菜的味道咋样?因厨师是本村人,和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大部分人都说味道没麻达,美的很。但和他关系很好的一位就打开了渣子:"你做的是锤子菜,把人能咸死,得是卖盐的和你是亲戚。"厨师说:"一看你都是个万货,馍都塞不住你的嘴, 一条板凳坐两个人哩,让你一个人占了,你是背着老笼看大戏----日眼占地方。你嫌咸,嘴张的和簸箕一样,筷子就操的没停,要不咸你能连盘子吃了。看你怂像是饿死鬼脱生的,得是几天没吃饭就等这一顿哩。″对方嘿嘿一笑,忙起身拉住厨师坐在旁边,硬是灌了他三杯酒才作罢。
来帮忙的都是一村一院的人,有几个爱喝酒的就扛上了。开始划拳,你一杯我一杯,慢慢的都喝大了,就开始吹牛。都说她五马长枪,能耐多大,没有他办不了的事。一个说他能给苍蝇戴口罩,给蚊子戴手套。另一个说他能焊雷管锯灯泡,还能火补避孕套。众人听后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就有人给他老婆告状去了。老婆一来,连打带骂。"亏你先人哩,几辈子没喝过酒。"拧着耳朵就拉回家去了。
以前日子苦,人都恓惶,肚子里没有啥油水,都盼着谁家过事去坐席。如今吃穿不愁,去坐席坐的是人情乡情和友情。也是彰显主人在村人心中的为人处世。尽管卫生条件不是很好,但大家都不嫌弹。目的是品尝这种地地道道的家乡味道。这样的场景能增加乡亲们之间的感情,缩短彼此之间距离。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好多了,许多人嫌在家办酒席麻烦,都去镇上或城里的饭店订酒席,这样省时省力。但城里饭店的菜品看起来诱人,却吃不出乡情,吃不出家乡的味道。现在也有餐车上门服务,但就是少了那种亲情融合的氛围,少了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机会。
如今坐席,感觉吃的不是酒席,而是那种亲切的热闹场景。更是漂泊在外的人心中满满的回忆和永远的乡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