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古装剧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各种大臣为了在皇帝面前占先,都会贿赂皇帝面前的内侍大臣,请公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大臣们都称太监为公公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解释一下古代称太监为公公的原因,以及历史上最牛逼的几位公公究竟都利用权利干了些什么!
简介
太监(tài jiàn)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京中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至今,太监文化成为了中国国都一大特色,毫不逊色于书法、京腔等文化。
为什么称太监为“公公”?
常人所谓的“公公”,其实是“宫宫”的误写和谐音。“宫宫”两个字,应该分开来理解------第一个“宫”字是动词,就是阉割的意思;第二个“宫”字是名词,是“皇宫”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阉割以后又进宫”的男子。
且类似京剧中的反义称呼,一表忌讳,二为尊重。如唱娇媚女子的称为“旦”,满脸画得像个花西瓜反而叫做“净”。宦官不再是“公”,越要尊他为“公公”,一来避当事人之讳,二来表示还像尊敬男人一样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