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和配套设施类型划分
研究路线
研究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布局情况、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科学预测需求,确定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结构,科学选址。
规划标准
规划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平顶山市城市发展的实际,将市民生活划分为基本生活需求和提升型共享生活需求两种类型。其中,基本生活需求包括幼托、居委、文化站、健身点(房)、公共空间(绿地)、菜场便民商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交站点等内容。
规划将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为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4个圈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与布局体系完善、布局合理,满足市民需求,在不同出行方式下,10分钟可达所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且可享受高质量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策略
以科学的视角、审慎的思路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布局,构建科学化、定量化的“10分钟生活圈”网络和“10分钟生活圈”体系。重点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细化深化,明确设施的类别、规模与位置,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突出重点,分阶段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出发展规划,近期以“整合、提质”为发展策略,以重大建设项目为龙头,改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位的现象;远期以“总控、建制”为发展策略,对未来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总量进行导控,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体制。
近期布局
规划结合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相关配置标准,确定了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结构,提出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等3个专项规划(2018-2023年)近期建设计划。
规划落实
加强规划衔接。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加强与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到“多规融合”,统筹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职责,合力推进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细化辖区内的公共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统筹安排近、远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公共服务资源结构和布局调整。
建立规划实施评价机制,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按国家和省、市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实际进行建设。根据考核评价情况和当地社会经济、需求和资源等发展变化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