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有一位江湖中人人敬佩的乞丐,那就是九指神丐洪七公。他一生行侠仗义、惩奸除恶,没有错杀过任何一个好人。但洪七公毕竟只是小说中的人物,当不得真。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被称为“千古奇丐”的人。此人便是武训。
武训原名武七,于道光十八年出生在山东堂邑武家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因父亲在他7岁时病逝,所以武训只好以乞讨为生。14岁后,武训多次外出离家打工,却因不识字屡被老板欺诈。白干活不说,还遭老板的毒打。有一次,武训被打后气得口吐白沫,三天三夜没能吃的下饭。等他再次活过来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行乞办学,不再让贫寒子弟吃没有文化的亏。
从21岁开始,武训朝着他的这个目标奋进。虽然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但每天活的都很快乐。因为每当讨到一点钱,他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就这样,怀揣伟大梦想的武训足迹走遍了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等地。为了尽快筹到钱,他在行乞的过程中还给有钱的富户打短工。经过多年的积累,武训终于是在他49岁的年纪置办了230亩学田,积资3800余吊。这在当地已可以算是富户,但武训依然过着赤贫的生活。大家建议他先娶个媳妇,但武训却坚持要办学。
光绪十四年,武训花4000余吊钱,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光绪十六年,武训与寺院合作,在馆陶县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他又靠行乞资金加当地官绅的资助在临清县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武训坚持办学的事迹感动了山东巡抚张曜,张曜特地召见了武训,并上奏朝廷免除了义学的徭役和税银。
光绪皇帝得知后,赏赐武七黄马褂,并亲自给他改名为“武训”,寓意“垂训于世”。武训也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写入正史的乞丐。当他在59岁病逝后,堂邑、馆陶、临清三地万人空巷,五万多百姓自发前来送葬。一路上哭声震天,乡民闻之落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