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0日 13 版)
4月8日,赵志斌将娃娃鱼从“生态溪”中托起。
邢全胜在娃娃鱼的表皮下植入记录了性别、年龄、体重、产地等信息的芯片,为野生放流作准备。
在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生活和繁育着约3.5万尾不同年龄的大鲵,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半岁。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
养育员邢全胜和他的同伴赵志斌、杨朝军时刻呵护着这群“精灵”。
每天,他们按照分工对娃娃鱼孵化区、养育区、仿生态区等一一进行巡查,观察它们生长、进食、体态、身体表面黏度等情况,及时清理水槽里的杂质、残留的食物等,还要定期对娃娃鱼的生长和繁育区域进行清洗、消毒、换水。在大鲵救护中心工作了17年的邢全胜说:“和娃娃鱼接触时间长了,感情很深了,大伙习惯叫我们娃娃鱼的‘奶爸’。”
每年,邢全胜和他的同伴们挑选一批适龄的娃娃鱼进行野外放流,在娃娃鱼的表皮下植入芯片,同时建立基因档案,有利于后续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吴勇兵摄(影像中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