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阳
本文由:儿童心理课堂(guanaibaby)
1
最近在看李松蔚老师的书,不小心被他的个人简介温暖到胃: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专栏作者,一个女孩的父亲。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全国没有多少,注册心理师不多,专栏作者也在少数。而一个女孩的父亲却有很多。
温暖我的恰是这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自我介绍:一个女孩的父亲。
但是,有多少父亲能够真正把“父亲”这个角色与自己的工作头衔相提并论?能够意识到“父亲”也是职业?而且是终身的职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中国4万名父母和孩子做过一项调查,这个调查在中国的4个省进行,最后发布了结果,在《中国教育报》上连载,其中一个结论是: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也就是所谓的“影子父亲”、“丧偶式育儿”。
一个父亲若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孩(男孩)的父亲,相信他是不会允许自己成为“影子”的。
这次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一个明显的局限。
孩子容易被过度保护,胆小懦弱,或者冲动任性,性别认同弱。
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如果父亲能够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有效分摊,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可以降低妈妈的焦虑情绪,避免妈妈因过分疲劳而控制不住地对孩子咆哮、怒吼,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
以中国妈妈的金刚之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打倒她们的,往往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既要养育孩子,又要分出精力处理家庭矛盾,对抗影子父亲,崩溃也是情理之中。
而作为孩子的父亲,只要用1%的心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妈妈心生宽慰就能省99%的力。
2
上周末,弟弟给我发了两个小视频,一个是他给宝宝理发,一个是他带宝宝上早教班。不用说,视频是弟妹拍的。
爸爸给宝宝理发的时候,宝宝一边津津有味地允着手指,一边眼睛咕噜噜转来转去,甚是享受;
早教班的视频,在爸爸宽厚的臂膀里,随着音乐,宝宝蹬着一双小腿,咯咯笑个不停。
随后,弟妹发了朋友圈:“爸爸带娃的日常。”
过了一会,弟弟也发了朋友圈:“一个父亲的周末。”
这两个人,一年到头发朋友圈的次数合计不超过十次。宝宝自出生以来,这是第二次在朋友圈露面。上一次,还是刚出生的时候,跟素未谋面的亲朋好友打招呼。
这一刻,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幸福、充实、欢欣、有意义的,他们记下了这一刻,并通过朋友圈分享给所有的朋友。
他们没有分享在朋友圈的是,从弟妹怀孕起,每一次产检弟弟都陪着。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下厨,给弟妹做营养美食,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
孩子出生后,换纸尿裤、给孩子洗澡、冲奶粉,是这个新手爸爸的日常课程,外加协调母女争分,婆媳矛盾。
弟妹几乎没有过新手妈妈的劳累和崩溃,也没有过发生率极高的产后抑郁症。
母亲和大部分母亲一样心疼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她跟我说,你弟弟在家什么活都干,家务、孩子哪一样都操心,他媳妇倒挺轻松的。
我开导她说,他媳妇轻松,家庭氛围就好,家庭氛围好,他和孩子也是受益者。
再说,弟弟只是做了一个丈夫和父亲该做的一切。你应该感到骄傲,培养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儿子。
补充说明:我们的原生家庭,父亲也是“影子父亲”。弟弟是公司高管,工作并不轻松。
3
之前的文章曾有这样一则留言:
我老公,结婚前也是家里宝贝疙瘩,从来不做家务。
结婚前,我妈和他说:你喜欢我女儿会弹钢琴,她弹钢琴的娇嫩双手是我从不让她做家务换来的。
你喜欢我女儿聪明有见地,那是我和她爸不仅支持她读书,并且鼓励她多参加工作和人际交往得来的。
你从我手上带走的是一个聪明有艺术修养的漂亮独生女儿。
有一天,如果你觉得她庸庸碌碌,觉得她身材走样,觉得她气质低俗,你要问问,你是怎么对我女儿,让这样一个漂亮姑娘变成这样一个黄脸婆的。
所以,我老公做家务根本不用讲的,带孩子只要他在家换尿布都是他的活。一个男人,他爱你,自然会疼你宠你,不让你受苦。
如果他完全无视你的需求,还要你讲出来,祈求他和你一起做家务,甚至连这种祈求都无视。
直到你提出离婚还一脸懵逼,说明他只爱自己,他结婚只是为了找个免费保姆。
这位读者,有一个好老公,也有一位能够点醒她老公的好妈妈。
我很赞同她说的:一个男人,他爱你,自然会疼你宠你,不让你受苦。但是,对于那些你提出离婚还一脸懵逼的男人,并不能说他自私,只能说,他没有心。
因为没有心,妻子所做的一切,他都觉得理所当然。
当婚姻的天平即将倾覆,他依然觉得妻子是小题大做,完全看不见那个被生活的压力紧紧裹胁的妻子。
婚姻中,最难改变的,往往也是这类男人。没有反思能力,没有学习能力,没有爱的能力。
嫁给这样的男人,如果没有及时止损,婚姻将会弥漫着无尽的争吵和无边的黑暗。
而且,他会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妻子导致的,孩子没有养育成才,也是妻子的错。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爸爸,都能扪心自问:我尽到那1%的心了吗?
每一个为孩子为家庭呕心沥血的妈妈,能够反思:我该如何节省那99%的力?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guanaibaby)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学发展;关注抚养者心理健康,陪伴爸爸妈妈成长,原文标题《爸爸用1%的心,妈妈省99%的力》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白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