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中,我们或许会时常听到身旁的父母鼓励孩子说:“你能行,你可以的……”,但是很少有父母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样说真的有用吗?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我们时常也会听到很多家长告诫孩子:“你是孩子,大人可以但你不行,你不可以这么做。”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你不行”或“你能行”,究竟会对孩子有哪些不良影响,父母应该如何鼓励自己的孩子呢?
一、“你不行”和“你能行”错在用的太频繁。
父母到底可不可以对孩子说“这件事你不行,不可以这么做。”又或者对孩子鼓励说“你能行,你可以的。”这两种表达本身其实没问题,但关键是父母把这两种表达用的太频繁了,将原本没有问题的两句话给硬生生的变成了“问题”,让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孩子为何反感?因为“你不行”是在否定孩子,而不是单纯的教育孩子。而“你能行”看似是在鼓励孩子,实在是在不断对孩子施压,逼迫孩子做到父母要求的一切。也许家长会反驳,但孩子的感受确实是这样的。
二、沟通中该如何替换掉“你不行”?
“你不行”这类话语说多了,是在不断地否定你的孩子。不管父母如何辩解自己这么做是不是符合道理,但只要说多了,结果就是容易“阉割”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容易变得性格被动、畏首畏尾。做事不够果决、犹豫不定,也不敢承担责任,这是你想要的孩子吗?我个人推荐的做法很简单,把“你不行”或“不可以”直接去掉,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
比如孩子吃饭时,因为不好好吃饭把装有牛奶的杯子碰倒了。通常父母都说:“你怎么搞的?让你认真吃饭你不听,看看你干的,连吃个饭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看似这里没有直接对孩子说“你不行”、“不可以”,其实在连续否定孩子。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去把厨房抹布拿来,用抹布把桌子上的奶擦干净,我去拿拖布拖地。”等孩子擦干净桌子,父母也拖干净地以后,再对孩子说:“这次我不多说你什么,下次吃饭认真吃。一会你负责把抹布用水冲干净,不然上边的奶味时间久了容易长虫子。”这种教育是基于在生活中出现问题该如何补救、处理,既让孩子长记性,又锻炼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对孩子发脾气,那样一来,孩子学会的只是像父母一样胡乱发脾气、乱嚷嚷。
三、沟通各种该如何替换掉“你能行”?
鼓励孩子时可以说“你能行吗?”当然可以,但不要频繁说。最好的鼓励,我个人认为是情感上的自然认同。比如说你正在做饭的时候,孩子却主动将餐桌上的碗筷摆好,这时候父母尽量不要说:“你真棒”而是说:“真有眼力劲,不错。”再比如,在外边走路走久了,孩子累了,想让父母抱抱。这时父母不要说:“坚持就是胜利,你能行。”而是可以问孩子:“我们是找个地方先歇歇再走,还是你再坚持一下,再有十几分钟就要到家了。”如果孩子表示休息,休息时可以对孩说:“你今天表现有点超乎我预料,没想到你靠自己走了这么远,我都有点被你的表现吓了一大跳。”孩子听后会很高兴。
如果孩子表示还能坚持,父母可以什么都不说,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抚摸孩子的脑袋,牵着孩子的手继续赶路。等到了家以后,对孩子说:“今天你的表现让爸爸妈妈真的觉得你长大了,能自己走这么远,我们为你骄傲。宝贝,给你点个赞!”
发现了吗?这类鼓励、认同的方式很自然,也很随性平和,是一种感情的真实流露,而不是特意的“你能行”、“你很棒”、“你可以的”。这就是我推荐给家长们,用来鼓励你的孩子的方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