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7月10日),国家邮政局在官网发布了《2018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其中披露的很多数据很有参考价值,对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洞察未来趋势很有帮助。比如关于末端服务新形态的这个——
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已建成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8.2万个,新增近5万个。投入运营智能快件箱27.9万组,新增7.3万组,箱递率达8.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上门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和公共投递站投递等模式互为补充的末端投递服务新格局逐步形成,用户消费体验改善。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说,这里面有几组数据还是挺让人“意外”的,比如快递末端的公共服务站,2018年一共8.2万个,其中新增近5万个。也就是说,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在2018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5倍!
“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其后必有考究。”
实际上,除了市场的变化和反应,我们从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邮政局的相关动作也可以明显感知到这种风向——
6月17日,根据国家邮政局新业态许可相关制度,浙江省邮政管理局颁发出全国新业态快递许可第一证,“尝鲜者”为浙江驿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驿站)。
7月5日,菜鸟网络山东公司(菜鸟驿站)也获颁全省首张快递服务站经营许可证。
7月17日,福建驿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驿站)也获批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成为福建省首家取得企业开办服务站经营快递业务许可的企业。
至此,国家邮政局在全国选取的三个试点省份——浙江、山东和福建均如期达成目标,破冰新业态快递许可。
问题来了:铺设速度和数量增长惊人,管理部门出手规范并纳入监管,得到官方认证的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其崛起意味着什么?对于类似的新业态,身处一线的末端快递网点,又该如何应变?
1、到“站”不可逆
政策传导出的信号和风向,老铁们绝对不可轻视。长期以来,在快递服务供给端和消费需求端之间,有一个“结”很难得到有效解决——送货上门。
作为邮政法的明确条文,“送货上门”肯定是快递公司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一点,只要不修法,就毋庸置疑。
实际上,快递公司自2009年正式有了法律地位后,也都是在依法经营和提供服务。那为什么关于“送货上门”的矛盾看上去越来越突出了呢?因为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
举一组最简单的数据比对:
十年前,我国快递业务量一天只有500万件;现在呢?1.5亿件。10年时间业务量爆涨了30倍!反观快递从业人员增长了多少?这是一笔不用细算就能得出结论的账。
一个可见的趋势是,快递业务量还会继续增长,但愿意送快递的小哥却越来越少。
需求端和供给端出现矛盾或者说不平衡的时候,新的业态就会应时而生。先是快递柜,再有快递站,既是为了缓解快递公司/网点/小哥“送货上门”的实际压力,更重要的是契合消费者越来越多元的需求。
事实也证明,并非所有的消费得都乐于送货上门,按需配送的消费诉求在当前以及未来,正在成为主流。
这就是国家邮政局反复强调“上门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和公共投递站投递等模式互为补充的末端投递服务新格局”的原因,也预示着这种“三合一”的投递模式必将成为快递末端发展的主流。
既是“主流”,当然要给予必要的法律认可。
因此,继快递服站纳入新业态快递许可管理之后,智能快件箱(快递柜)也正式开始试点,表面上看是提高了准入门槛,实际是赋予了正式的法律身份和地位。
2、重塑末端生态
与消费者链接最紧的环节演变为“三合一”的触达方式后,快递末端的生态体系就有可能被重塑。
与此同时,当前快递公司在末端的投递模式也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难以有效满足“送货上门”的硬性需求,末端网点在场租成本、人员招聘、设备投入、车辆通行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尤其今年巨头之间的“价格战”打到派费这个层面以后,部分靠派件为生的网点更是面临着生死劫。
生死关头,迫于无法消化的成本压力,很多偏远地区网点或农村网点开始“铤而走险”,尝试向消费者收取相关服务费。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家都已经看到了:7月31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表示将在8月份集中开展快递末端服务违规收费清理整顿工作。
在这场马上就要开始的大整顿中,国家邮政局明确要求:
“邮政管理部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共克时艰,在推动发展中解决难题,积极鼓励快递末端服务采取以降本增效为主的集约发展方式,推动企业自我挖潜,大胆尝试符合实际的末端服务模式,降低成本,激发活力。”
传统快递末端的收派体系,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下,真的要改变了。
3、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其中最大的一只就是菜鸟驿站。在获颁全国三个试点省份的快递服务站许可牌照之前,菜鸟早就做了铺垫:
今年5月31日,菜鸟主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总裁万霖明确表示,未来三年,菜鸟驿站将同合作伙伴共建10万个社区级站点。
已经“持证”上岗的菜鸟驿站确实占尽地利和天时,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玩家就没有机会。相反,随着新业态准入制度的建立,其他玩家能够与菜鸟驿站同场竞技的机会反而会更多。
比如:快宝驿站、丰巢、中邮速递易等等。
老鬼的朋友安德华有一个很实在的评价:
菜鸟驿站当然有前景,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也正是因为当前菜鸟驿站的一支独秀,快递到“站”的这个新业态才需要更多的“鲶鱼”。鲶鱼多了,数以万计的快递末端网点才有更多获益的空间和可能。
4、网点的机会在哪里?
多年前的快递江湖大战时,老鬼跟朋友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优势再大,也打不过趋势。
现在看,这句话依然适用。既然末端的生态体系面临着重塑的可能,那现有的快递网点该如何应对?
当然是要顺势而为。比如,前几天老鬼在这张许可证,可能会改变快递末端市场 的文章中就曾提醒:
快递服务站对主要服务C端的末端网点的替代性将越来越强。如果末端网点只做C端业务,未来恐怕很难与快递服务站竞争。有能力的末端网点不妨未雨绸缪,在正常开展现有业务的同时,尝试兼营快递服务站。
菜鸟驿站是机会,有机会就别犹豫;快宝驿站、中邮速递易、丰巢等其他平台也是备选之一,尤其是在菜鸟驿站还没有覆盖、但其他服务站却已经有所布局的区域,更是要在菜鸟驿站落子之前抢先卡位。
卡位之后,切记一定要用心做服务。
未来能够活得好的快递末端网点,一定是立足本地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社区商业为数不多的流量入口。在这个商业趋势爆发之前,好服务带来的“金口碑”是谁都抢不走的资源。只有把人民服务好了,人民币才会为你服务。
可以肯定,随着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铺开,未来几年,快递末端服务站领域的平台竞争会越来越大。除了菜鸟驿站和第三方玩家,几大快递公司也不会坐视。然而所有这些竞争的焦点,都是末端网点能够触达或者说积累的私域流量。
服务越好,能够盘活和利用的流量就越多,价值也就越大。
在此过程中,挑战不可避免,但机遇同样难得。由“点”变“站”,真的不要再犹豫了。
这个时候慢半拍,就有可能错失一个时代。
责任编辑: